刘尚俊 党存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一、高校运动训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动员选拔标准不统一

我国高校在选拔体育运动员的时候缺乏统一的标准,对于运动员的文化成绩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使得不同高校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首先,对于刚刚选拔的体育特长生而言,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计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训练时间和训练负荷方面达不到标准。其次,对于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由于训练时间充足,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他们的运动水平往往比较高,但是文化成绩仍然比较低。最后,对于少部分具有体育能力的专长生而言,在高校运动队中表现得热情高涨,但是他们的基础水平和身体素质较低,其专项能力远远比不上现代化体育训练的运动员。

(二)运动员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学校在对运动员进行教育与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籍的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管理方式过于单一死板,缺乏创意,且管理目标过于单一。其次,存在学训冲突,没有处理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对于二者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且文化课程难度大、数目多,缺乏健全合理、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三)高校运动训练的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仍然存在资金与精力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这极大限度地限制了我国高校运动训练的顺利开展。特别是目前我国高校运动训练场地存在建设比例不协调的现象,且相关运动训练器材严重缺乏,这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难以满足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需求,使得高水平运动员难以顺利完成进行重大比赛的任务和目标,这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极其不利。

二、高校运动训练完善措施

(一)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竞技体育训练的管理体制一方面能够促进运动员运动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对体育运动训练的研究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就明确规定了高校体育课程有哪些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所以,高校在组织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要保证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一套科学系统、健全完善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运动训练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校选拔与管理体育运动员提供一套标准规范的规则,为我国高校培养出综合型的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

(二)完善高校体育训练管理体制

高校要想对体育运动队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决策,就要积极构建科学完善、规范合理的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的构建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体育运动队的训练阶段进行管理和控制等,促进各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协调各大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从而对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进行高效的管理控制和评价调整等。另外,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随时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以对运动员的学习情况和运动训练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并进行反馈,以便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进行相应的鼓励和调整。除此之外,高校应该积极制定先进的专职训练制度,包括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增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进行规范训练的意识,并进一步增强体育教练的责任感。

(三)制订灵活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的体育专长生普遍存在文化成绩不高的现象,在具体的体育训练中,难以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课程,难以有效保证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的共同提高,因此,高校有必要灵活调整运动员文化课程和体育训练的时间,保证文化课程的灵活性要求。具体地说,高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并在相关教育规定的要求下,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制定出灵活的文化课培养计划,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省掉一些不必要的文化课程,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其次,适当增加一些选修课程的开始,并加入一些实践环节,提高运动员的学习热情。最后,适当增加学年,保证高水平运动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训练,进一步促进运动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增强高校体育事业的投资力度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该对竞技体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事业的投资力度,调整体育训练场地的建设比例,增加体育训练器材的投资力度,优化体育训练环境。在资金方面,高校除了依靠国家政府的拨款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例如,可以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同时也可以借助社会与私人的赞助来筹集资金,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