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

小学中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学生语文成绩的参差由此开始明显呈现,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也因此更甚。为什幺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这一阶段的阅读和作文是挡在学生面前的两座大山。特别是作文,许多学生不知从何下笔,写起来空洞无物。对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也是一大教学难点。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把问题解决在课内,才可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少学生对课外培训的需求。为解决学生习作难题,很多语文教师都对读写有效结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不懈探索。那幺,怎样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才更受学生欢迎,才行之有效呢?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依托文本,关注语文要素

读写结合教学,要基于对教材文本的认同。入选教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作,或是经作者千锤百炼仔细打磨后的佳作。这样的一些作品再由众多专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规律及要求千挑万选后成体系化编排,程度适宜,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循序渐进的梯度发展需求。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中的文本就是最好的范本,在此基础上,关注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以所教的课文为载体,基于本单元语文要素及文本特点,研究文本,认真备课,设计合适的“写”的训练。这样,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安排随文练笔,就能做到读写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关注到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阅读感受,并能主动进行词句的积累运用。教师在研读文本时会发现,这篇课文的想象丰富而奇特,表达也富有特色。文中有很多词句都应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教学时,笔者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笔者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入境朗读。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你觉得它好在哪”。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好处。然后让学生入境朗读,在情境中仿写句子:“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明月升起,他们……风儿吹过,他们……”这样,通过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借助优秀文本进行词句的积累运用,适时安排随文练笔,在模仿中学习感悟,使学生的词句表达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在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在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另外,有了表达方法的参照,降低了学生随文练笔的难度,这比课外安排学生进行练笔更省时、更高效,从而使教学达到了减负增质的成效。

二、关注学生,激发表达兴趣

学生觉得习作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较普遍的原因是很多话题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所以,要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就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文本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样,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的第1至第7自然段时,笔者利用三年级学生喜欢天马行空想象的特点,先引导学生找出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接着从“生活”和“大自然”两个方面概括宇宙另一边和这一边相反的特点,并以诗句的形式编排,多形式朗读。然后出示引导例句降低难度,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当我考了60分时,他是不是______?当我脱衣服睡觉时,他是不是______?在宇宙的这一边,天空是小鸟的乐园;那幺,在宇宙的另一边,______?在宇宙的这一边,猫喜欢吃鱼;那幺,在宇宙的另一边,______?这样的表达既让学生觉得好玩、有趣,又符合学生喜欢天马行空想象的特点。笔者在适当的阅读理解铺垫的基础上,又安排学生进行了随堂练笔。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随堂练笔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时,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写作训练就不再是负担了。这样的课堂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学生都想一吐为快。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呈现的随堂练笔,带给教师的往往也是意外的惊喜,它比课外布置的练笔作业收效更为显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减少课外练笔作业,多增加课堂中的随文练笔,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搭建支架,降低表达难度

学生“写”的能力的发展,有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会适得其反。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去思考、总结,发现、提炼文本表达的方法,再辅以及时有效的随堂练笔进行巩固加强,让学生习得方法,尝试表达,由仿到创,从而提高“写”的能力。

例如,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在教学写火烧云形状变化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聚焦课文的第4自然段,从文本解读入手,在课堂的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以“出现—样子—变化—消失”为顺序的构段方式。再由学生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分别找出语段中写不同形状的云“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句子,进一步内化作者这一构段方式。接着出示几幅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展开想象,借用作者的这种构段方式进行随堂练笔。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前面的基础铺垫为学生搭建了进行练笔的支架,很快学生就都有了精彩的练笔作品。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炼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解决了练笔中最重要的写什幺和怎幺写的问题,学生的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文本,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搭建好支架,降低入门的难度,支撑起学生表达的高度,以避免读写结合教学中练笔时的冷场现象,从而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指导。把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割裂进行,这样的写作指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往往收效甚微,这也造成了当前写作指导费时低效的现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前提,写作又反过来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读与写的融合要做到水乳交融,就要植根于阅读教学的土壤中,在课文语境中去寻找写作教学的生成点,这样的随堂练笔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