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着眼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的培养,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之中。而地方红色资源是宝贵的文化遗存,它分布于各个地方,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地方红色资源,将地方红色资源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巩固学生红色革命意识与爱国情怀,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理解,了解革命文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与优势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育人效果。但在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目前有部分学校、教师还存在许多欠缺。我们要认识到,有效开发地方红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开发地方红色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地处闽西地区的龙岩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拥有古田会议纪念馆等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址,还有永定多个开国将军的故事、老一辈革命领导人在永定的故事等。这些红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个性与针对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更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良思潮、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沉渣泛起。因此,我们需要警觉、重视这种现象,特别是对认知不高、辨识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更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将地方红色资源与课程教材融合后,能够让学生树立“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宣传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精神世界,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升华,实现课程育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第三,地方红色资源与课程的融合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学方法革新为主,涉及内容创新较少。在课程与地方红色资源融合后,有助于推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教学与教研能力的提升。

最后,地方红色资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有效应用它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很多关于儿童与社会的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此时如果单纯说教难免起到负面作用,如果将地方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事迹告诉学生,那幺教学内容便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地方红色资源的具体路径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地方红色资源,有助于构建学生品德教育的文化根基,坚定品德发展方向。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内容与红色精神同向而行,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课程内容为抓点,链接当地的红色资源,并将之灵活、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能够让学生从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革命先驱求实创新、忠诚担当等红色精神与信仰,真正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高尚的品德。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第1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气节”时,笔者引用了永定区金砂乡一位以山歌为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的少年女英雄“红色小歌仙”张锦辉的故事。张锦辉在敌人各种残忍至极的刑罚面前坚强如钢、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他们瞬间明白了“气节”的含义,明白了“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

在闽西龙岩市永定区这片曾经的革命热土上,有许许多多像张锦辉这样感人的革命故事。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内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我们把这些故事编入学校的校本教材,编成课本剧、舞台剧,把故事拍成微视频、微电影,等等。同时通过对闽西地区革命文化资源、历史遗迹等的参观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真正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进而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2. 提高红色资源利用质量。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大多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内容、方法相对固定,即使有使用地方红色资源的情况,往往也是一笔带过,很少会深入地进行介绍或教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资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质量。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还需要提高红色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使用质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红色品德。例如,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着重讲述我国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养成“艰苦朴素”“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此时,笔者将毛泽东主席在永定牛牯扑、泽东楼度过的那段艰苦岁月引用过来,通过播放当时毛主席生活条件艰苦的老照片,引用毛主席诗词,让学生感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的非凡胸襟。在故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创新红色资源应用形式。

在对闽西红色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对红色资源的应用形式进行一定创新,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价值与优势,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而言,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对红色资源进行口述,那幺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创新“移动思政课堂”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例如,我校开设“思政专栏”,紧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坚持用历史说话、用文物说话、用故事说话,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图表、漆画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闽西红色资源、红色精神的认知,最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

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开发地方红色资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并将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德,使其深受红色精神的感染。因此,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深层次的价值,并将之有效地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让红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