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平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重视对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评价,做到评价结构平衡,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多元评价主体为视角,结合教学实际,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开展评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评价;小学信息技术;评价主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5/16-0051-03

概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以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智力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系坚持以“多元”为特征,以多元的目标、多元的内容、多元的主体和多元的方法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其可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引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主要是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的,从主题的构思、内容的组织和技法的运用到修饰润色无不包含着学生的努力与智慧。[1]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从多元的目标、内容、主体、标准和方法等五个方面,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多元评价主体进行探讨。

多元化评价主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对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既强调评价主体的自评,也重视评价主体之间的互评,避免因强调单一评价而缺乏评价的互动性。

1.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他们对创作过程有更深的自我感知,也更清楚自己对某部分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否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通过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例如,在《展示真我风采》一课讲授结束后,笔者为学生制作了一张针对该课学习内容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

然后,通过对学生提交的自我评价表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以及想要了解的内容了然于胸,并为后期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过程,能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认识自我,创造出有特色的作品。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较为模糊,知识和水平有限,评价较感性化,所以在自我评价阶段教师的恰当引导十分重要。

2.学生互评

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上机操作相对简单,而且操作的结果也会直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这些都易于学生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生生互评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并且,小学生好动、知欲望强烈,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喜欢请其他同学根据其创作经验进行评价,并希望在其他同学的评价中得到认可。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方法,以进一步提升互评环节的效果,如在《把网上的“宝贝”搬回家》一课的学生评价环节,我设计了比较详细的学习评价表,供学生之间互评使用(见表2)。

相互评价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条件,供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之间进行正确的评价。既可以设计同桌之间、前后位这样按照距离来划分的小组进行互评,也可将“习惯开小差”“操作能力不强”“水平不错却没事干”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借助不同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发挥自身特点的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建立自信、培养兴趣。

此外,学生之间的互评难免会掺杂个人的情感,为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尽量将评价的内容予以量化,多以量化的结果来判断其作品的优秀与否,少设计定性类评价指标。

3.教师评价

由于学生自身受理论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教师的适当评价仍然非常重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并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和讲解。

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对“信息”还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性认识,加之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学习的兴趣、操作时间的长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领会等,都会对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多彩的图画》一课讲授结束后,笔者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分别设计了三张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见下页表3-表5)。

对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基础、技巧知识外,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协作交流以及团队精神,所以在这一份评价表中(见下页表3),“谦虚学习”“创新意识”占有一定的指标值。

在实际教学中,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和创作评价等方面向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最少的,基本都能完成下页表4中的各个指标,也基本都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即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下页表5中,对学生完成作品的技术性要求不高,更多的是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上,“能大胆寻求帮助”占据一定指标分值,这一设计既是一项折衷之举,也体现了给予学生鼓励的一种人文关怀。

学生通过课堂评价的分层设计,能在操作任务的时候目标更明确,也能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学习有困难的以鼓励为主,掌握知识一般的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对于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则以提升发展思维、创新能力为主。这样的课堂评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因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会更浓,也更为积极主动。

多元化主体评价展望

1.多元评价主体间的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设置特点,也要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信息知识掌握水平等特点结合起来,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化地利用起来。既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功能,又要加强教师在评价中的引导作用,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2],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好基础。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随着多元评价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需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需要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做一定性评价;另一方面,需要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建立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的指标体系,以获得定量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只有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把多元评价推向全面和深入。

参考文献:

[1]任海燕.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的多元评价[J].祖国(教育版),2013(9):104.

[2]丁恺.多视角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