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会

(合肥师范附小万慈校区 安徽合肥 23006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的小学数学课程,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尤其深刻,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变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过去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来临之际越来越少见。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才会达到最佳效果。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四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过程,谈一谈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一、信息技术,让学生轻松完成抽象过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在选择数学学习材料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方可轻松完成建模过程。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我们就已经认识了圆,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圆?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圆?

生1:硬币是圆的。

师:对,硬币的面是圆的。

生2:荷叶是圆的。

生3:篮球是圆的。

师:篮球的截面也是圆形的。

师:(出示课件)像硬币面、时钟面……它们的表面都是圆形,我们可以这样画出它们的面。(课件呈现)

由于让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经过认真交流、充分讨论后,此时通过课件这一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呈现从实物图到几何图的抽象过程,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充分经历了建模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解开了学生的心结。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操作形象生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很重要,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形象化、生动化。

一直以为,操作测量内容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在学习“长度的测量” “角的测量”时,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所以,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圆规的使用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我也是怀着同样的认识教学的。但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经过检测,班级真正会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只占班级人数的64%。

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结合课前制作的《圆规的使用方法》,以卡通的形式,呈现圆规各部分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借助实物展台,我让两位同学分别上台展示。从画对同学的身上,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圆的画法;从画错孩子的身上,他们再一次从反面明晰了圆的画法。正是有了信息技术的使用,班级会正确使用圆规的学生数大大增多,比例高达96%。

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就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微视频教学和多媒体展台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微视频、展台将使用圆规画圆的细节进行放大,让学生能够见微知著,方便了他们的观察、学习,画圆的步骤也更加清晰、直观,信息技术在这一环节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化抽象内容为具体形象

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联想、循循善诱,才能使学生想象出新的形象,建立清晰的表象结构 ,彻底解决抽象性数学知识与学生形象性思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时,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吗?车轴应安在什么位置?结合学生对圆各部分的认识以及圆的特征的分析,我组织学生认真思考,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后,学生达成共识:因为车轮的圆心到车轮边的长度相等,这样车行驶起来才会平稳。同理,车轴也应该安在车轮圆心上。

课没有到此结束,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车轮不用圆心会是什么情况?如果车轴不放在圆心,又会是什么情况呢?此问题一出,学生思维极为活跃,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当学生交流完毕后,我适时出示《小猴坐车》视频。该视频分别呈现了小猴坐在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动画效果,紧接着又呈现了坐在车轴没有安装在圆心上的车上的动画图片。搞笑、轻松的画面让学生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学生再回味所学知识,回味无穷。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味道”,学生愿意去回味其中的乐趣,吸收课堂的营养。

四、信息技术,为课堂拓展插上翅膀

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可及时同步进行的信息优势,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动静结合,构成一个活跃动态的“思维场”教学情境。而这种“思维场”还可以一直蔓延向课外,让学生乐此不疲且一发而不可收。记得有人说过:当你的学生在课下还在思考课堂内容,说明你上了一节成功的课。

为了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内容,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时空。

在教学完《圆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在认识圆的道路上,古今中外的大数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书本查找一些关于圆的知识和典故,制作成PPT,上传在班级学习群,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同学找的知识最丰富,制作出的PPT最有趣。

这项任务的抛出,无疑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热情,让课堂在网络上得以继续延续,也为后续“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教学,埋下坚实的基础。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教学应该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基于学情的选择,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全力写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