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颖+蒋丽静+李德敏+姚绣瑗

【摘要】本文根据莱考夫(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研究苏州旅游指南《情调苏州》一书中的隐喻及英汉互译,探讨文化是如何通过语言输出的,并对英文版的编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同时期待以苏州作为典型案例,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概念隐喻 英汉互译 文化传播 《情调苏州》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文化全球化,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发展可以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前提。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鲜明特征,能深刻反映不同国家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差异。近年来,不少学者都使用莱考夫(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英译版本,例如:唐诗宋词英译、《红楼梦》英译、戏曲英译等,进而探讨语言在文化输出中的作用,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情调苏州》是苏州第一本时尚旅游口袋书

该书的英文版曾作为主宾国推荐书,高调亮相英国伦敦书展,引起轰动。《情调苏州》中蕴含大量隐喻手法,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具有苏州地方特色。该书的英文版并非是中文版的直译,而是在中文版的基础上,针对外国人的口味进行了调整,其隐喻的使用也因文化差异而进行了调整。目前涉及对该类具有地域性特色书籍的隐喻研究较少。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与时俱进,积极对外开放的城市,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是当务之急。

二、概念隐喻视角下《情调苏州》中的隐喻

莱考夫(Lakoff)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中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他认为,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概念来构建另一个概念,他们各自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规律的对应关系。方位隐喻是在同一概念系统内部参照空间方位形成的隐喻。本体隐喻是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活动看作是具体有形的实体(Lakoff& Johnson,1980)。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我们将《情调苏州》中的英汉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大类。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结构隐喻都占绝大多数。众所周知,《情调苏州》是一本旅游指南,以介绍实物,如风景、美食、人物为主,因此通过结构隐喻用一个概念来构建另一个概念,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有助于使语言形象化,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并产生兴趣。进一步研究表明,为了达到吸人眼球,形象易懂的效果,文章标题中使用结构隐喻的频率更高,例如,例1这则标题中,“客厅”是用于接待客人的房间,且显示家庭旨趣、展示主人品味的地方,“城市客厅”则隐喻金鸡湖展现了现代苏州之美,经常受到游客的光顾,金鸡湖之于苏州正如客厅之于家。

例1.《金鸡湖,一间色香味俱全的城市客厅》

方位隐喻则多用于描绘苏州园林独有的布局陈设。例如,例2中出现了方位关系,即“袁”和“元”在“口”字内部,分别构成了园林的“园”的繁体和简体。这种字面上的空间关系体现了苏州园林空间布局——园林之外一定要有围墙。

例2.‘园与‘园这两个字上,不管它们发生了多大变化,但‘口没变掉。也就是说园林之所以为园林,正因为在围墙的里边。

而在表达更广的意义,尤其是抽象概念时就需要采用本体隐喻,借助一定的物理实体进行概念的转换。例如,在例3中,“茭白、莼菜和鲈鱼”指代了乡愁,形成本体隐喻,体现了江南游子对家乡独特的眷恋之情。总体而言,三类隐喻的使用各有侧重。

例3. 乡愁是什幺?1700多年前,苏州吴江有位叫张翰的哥们回答说:茭白、莼菜和鲈鱼。

三、文化视域下《情调苏州》中的英汉互译

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其民族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中国人重直觉、重形象思维; 英美人重实证、重逻辑思维。与英语相比,汉语中含有较多的形象,多用具体的表现法。英语隐喻多以事实为基础,而非形象。例如:“Starry,starry night”让人联想到了梵高的名画《星空》。

根据对《情调苏州》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对比研究,我们对该书的英汉隐喻互译提出了如下三条建议:

1.保留喻体。在英汉喻体相同,喻义相同的情况下,首先采取保留喻体的手法。隐喻翻译完成后,原文作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能够在译文读者的思维中映射。

2.预设语境。由于文化差异,原文作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无法在译文读者的思维中直接映射的情况下,译者可预设语境,尽可能保留喻体,让译文读者在了解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理解喻意。

3.转换喻体。在英汉喻体相同,喻义不同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转换喻体,但原文作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无法在译文读者的思维中映射。《情调苏州》的英文版多采用这一翻译策略。

考虑到《情调苏州》一书的特殊性质,我们建议《情调苏州》中的英汉隐喻互译时多采用保留喻体和预设语境的策略,加强本土文化输出和中外文化交流。

四、总结

本文从苏州园林,街巷古镇、山水景致、苏式生活等方面研究了《情调苏州》一书中的隐喻和英汉互译,探讨文化是如何通过语言输出的,建议《情调苏州》中的英汉隐喻互译时多采用保留喻体和预设语境的策略,从而丰富这张苏州“名片”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影响因子。本文期待以苏州作为典型案例,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漪沦.情调苏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