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学校的历史课程、育人模式出现了诸多改变。项目式学习是对常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补充与发展,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构建和自我发展。文章简述了在初中历史课堂应用项目式学习法的优势,并从多维度探究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法的策略。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教学;历史教学

作者简介:刘树美(1974—),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实验中学。

在应用项目式学习法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素材,并创设情境,助力学生结合情境解决开放式问题,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若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法的作用,教师需要遵循精细化、自主性等原则设计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优势

(一)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将课堂核心由传授知识转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教学活动应是针对具体任务开展的由学生主导的探究性活动,而不是围绕知识进行的讲解活动。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是用来记诵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历史知识去分析与思考,从而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解决与自己相关的问题。换言之,历史教学的核心并非让学生记住繁杂的历史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意义的项目主题、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发展思维和能力,同时推动历史教学效率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智力上发展,还应该帮助学生发展实践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到与其他人和谐共处。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尝试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索教学内容,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增进友谊、发展能力。

(三)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具有科学性、自主性特点的课堂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运用历史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历史形成全面的认识,掌握深入探究历史的技能,从而逐步提高综合能力[2]。在设计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项目式学习活动

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认识会显着影响历史课堂上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效果。部分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于是将其奉为圭臬,盲目地在历史课堂上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其实项目式学习只是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其适用范围,在教授所有内容时都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也会使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3]。要有效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客观、科学的认识,意识到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目的是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并主动在课前准备环节筛选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内容,再据此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

(二)积极挖掘教学资源

有效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教师可以从学校、社会、互联网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再据此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形成全面的认知[4]。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讲解教材内容,不注重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这样的历史课堂可能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他们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会不够深入。在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应以历史教材的内容为基础,积极挖掘学校、社会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项目式学习。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隋炀帝与隋朝灭亡关系”这一主题设计探索活动,并为学生布置多个探究任务。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翻阅课外图书等方式收集与隋朝相关的史料,了解隋朝建立的时间、隋朝的皇帝在位时的措施,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隋炀帝的功与过,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隋朝的文物,发现这些文物的造型特点,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形成直观的认识。由此,学生会意识到,隋朝的物品造型精美、寓意丰富,这正是隋炀帝继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推动南北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带来的。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分析这一问题:“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推动了南北经济融合,修筑长城和驰道也是为了抵御外敌,三征辽东更是解决了外患,但为什幺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后,学生会发现,隋炀帝为了实现这些举措,每年都要征发数百万劳动力,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劳动,导致民不聊生,隋朝的统治也因此被推翻了。

(三)自觉学习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都会影响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效果。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在课余时间主动分析优秀的教学案例,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保证学生高效完成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可以积极参与研课活动,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事件,搜集其他学校教师组织项目式学习的优秀案例,多听、多看专家的指导意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再据此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在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也需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在课后,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倾听其他教师对于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的意见,分析自己在组织活动时的优点和不足,再以此为依据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四)优化项目式学习主题

要确保项目式学习的质量,教师需要确保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主题贴切,学生有思路、有兴趣进行深入探究[5]。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主题,避免学生被庞杂的历史知识干扰而无法进行深度学习。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大秦帝国”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特点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然后结合自身兴趣选择某一方面内容为切入点展开深入的探究。其次,教师可以播放介绍“秦跪射俑”等文物的视频,并提问:“大家认为这些兵马俑具有什幺特点呢?”在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兵马俑的看法后,教师可以组织“大秦问题交流会”,并继续提问:“这些兵马俑体现了秦当时强大的政治实力、经济力量,你们认为这些兵马俑身上是否暴露出秦国的一些问题呢?”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提问:“一些历史学者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请问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结合相关信息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为解答这一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深入分析问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会得到锻炼。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不同的形式讲述历史故事,阐述自己对秦朝、秦始皇的看法。在组织这一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学生设计了时光轴来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有学生制作了秦始皇的“简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秦始皇的生平;还有学生制作了“秦国早报”,展现了秦朝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然后分析了这些规章制度和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在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对相关历史内容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又如教授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时,教师也可以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光”为主题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搜集资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人民前进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百年艰苦奋斗史中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口头表达、概括史实的能力。在学生顺利搜集资料后,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表格、时间轴等,呈现自己了解到的中国共产党艰苦探索的历程以及自己从中学到的东西。

(五)由易到难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

为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先设计微型项目式学习活动,再组织相对复杂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地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思维品质进阶。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探索工业革命脉络”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再设计三个子主题:“探讨工业革命的背景”“梳理工业革命的进程”“辨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方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子主题设计探索任务,如在“探讨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学生需要了解工业革命的定义以及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的原因等;在“梳理工业革命的进程”时,学生需要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过及主要发明;在“辨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学生需要从生产力发展、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化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利弊,思考工业革命对当时的中国的冲击。在学生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应该积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教师也要及时地对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愿意进行持续探究,进一步发展沟通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语

要有效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在课堂上适时补充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获得更丰富的感悟和更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柳春,陈彦均.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民族团结·壮美广西”项目学习为例

[J].广西教育,2022(16):35-37.

[2]王晓玉,沈菲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6):53-55.

[3]干学展.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课堂实践:以《鸦片战争》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5):27-30.

[4]董敏.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生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4):102-103.

[5]田红彩.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