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摘 要:“互联网+”家校共育是一种新方式、新平台,开启了家校共育的新时代。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做到家校之间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更好地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家校共育;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9;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1-0088-01

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迎来了全新的挑战。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代为监管。以通渭县为例,现有学校322所,在校学生51338人,其中高中13648人,初中12210人,小学16778人,学前8702人。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4875人,占16.8%。“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出现,为破解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

“互联网+”的潜在含义,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公式来表示。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学校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从而使传统的单点家校沟通变成多点交织的网状结构。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做到家校随时随地沟通交流。

二、搭建平台,畅通“互联网+”家校共育新途径

(1)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在家校共育中,要通过建立班级QQ群及微信群,让家校联系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家长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QQ群和微信群等交流方式,拉近了家长和教师的距离,他们能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交流,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建立班级博客。教师可以把班级发生的事情发表在班级博客里,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针对事件和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利用博客进行互动,能让家长和教师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家长的评论,从中获得教育,学生为了回报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在班级管理上,家长可以各抒己见,帮助班主任出谋划策,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3)建立校讯通。“校讯通”是一套集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校讯通”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表现,及时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校讯通”可以使家校共育更加及时、快捷、方便、有效。

三、系统构建,创新“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

“互联网+”家校共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要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搭建管理、教学、学习、测验和评价各类平台,并逐步进行整合,以实现家长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管、教、学、测、评等活动,构建管、教、学、测、评数据库。学校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基础教育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实现家校共育系统化、常态化。

(1)搭建网上家长学校,推进线上线下家庭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在传统家长学校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设、合作开发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搭建区域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和开发家庭教育公众号。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发丰富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实现家庭教育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线上评价的目标,为家长学校提供信息化学习、交流和研讨平台。同时,还要结合学校特色和家庭教育实际,定期推送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效率。注重发挥网上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公众号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网上家长教育活动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

(2)搭建家校沟通云平台,实现及时沟通。学校要遵循学生特点,全面构建并完善分年级、分学期、涵盖所有事件节点和时间节点的家校沟通体系,实现沟通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借助家校沟通云平台有序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实现家校沟通的及时、高效,为实施家庭教育和交流学生教育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家校共育。

(3)组建家长委员会网络交流群,实现家长在线交流。学校要重视并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组织形式。采取现场活动和网络交流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教育论坛、主题交流、集体学习等活动,以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引导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家长共同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注重发挥班级家委会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班级家长群体特点和需求,引导班级家委会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探讨家庭教育方法,促使家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家校共育是一种新方式、新平台,开启了家校共育的新时代。只有充分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做到家校之间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才能使家校共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明灯.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校共育[J].中小学德育,2016(04).

[2]高王卿,田颖.农村中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J].吉林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