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琳

引言

进入新时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传授作为主要内容,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现代教育目标。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创新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质量和效果迫在眉睫。

一、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

(一)教师干预过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则发挥引导、组织功能。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未能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部分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主体功能得不到体现,英语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梁昌兰2017)。知识的传授与机械化的训练成了英语课堂的重点,学生的口语训练机会少,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

虽然多媒体教学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但是部分教师为了提升效率,减少时间消耗,依然运用粉笔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黑板上的英语句子、单词等知识密密麻麻,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部分教师虽然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仅仅是向多媒体课件中照搬照抄传统黑板板书中的重点知识,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得不到发挥,课堂依旧单调无趣,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外语学习研究中,常常用到“输入与输出理论”。哈默(Hamer)提出了输入、练习与输出之间平衡的教学理论。在该理论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等,感知各种语言材料,并通过看、听、读等方式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结构、交际功能等;其次,在多项活动中引导学生反复训练输入进来的语言材料和知识,充分消化,加深记忆,促使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最后,指导学生重新组织获取的语言材料与知识,帮助其通过口语、书面等形式应用于实际交际过程中。这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互相配合,形成完善的整体,教师需要综合兼顾,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缺失问题(李世辉2016)。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已有的经验对于学习具有较大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中心和主体地位,综合运用协作、会话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内部知识。学习并不是教条式地掌握知识,而是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新知识。建构主义理论重视情境的创设,强调只有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学习,才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将原有知识、经验利用起来,进而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杨凤2018)。建构主义倡导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出不管是独立探索、教师指导还是合作学习,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初中英语高效听说课堂的构建策略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每个话题的Section A、B 均为听说课,主要教学目标为以某一个话题为引导,设置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等,从而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新课程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听说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一)“热身”环节

1.营造良好、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上初中英语听说课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师可以编一些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的Chant,让全班学生共同吟唱,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促进后续听说课堂英语情境的构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Free Talk,将口语训练时间控制在5 分钟以内。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爱好,自由选择口语训练话题(季正伟2016)。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对话训练,小组自由选择对话主题,包括个人趣事、班级活动等。这些训练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扩大词汇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导入

好的导入对于英语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大的促进意义。教师应结合课堂主题内容,将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等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合理创设语言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复习与话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式等语法知识,从而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改革知识结构,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2 What sweet music 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席琳·迪翁的经典名曲My Heart Will Go On,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音乐类型,包括摇滚、爵士、民俗音乐等,促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直观感受和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并简单介绍喜欢的原因、本种类型音乐的特点,从而复习涉及到的单词、句型等,以便顺利开展后续学习活动。通过创设英语音乐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该教学形式直接联系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气氛,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成效。

(二)学习目标语

在学习新语言知识时,会涉及较多的词汇、句式和语法知识,传统、枯燥的讲解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制约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表演短剧、创设情境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岳建生2016)。

以仁爱版八年级(下)Unit 8 Topic 2 Section A We can design our own uniforms 一课为例,基于学生已有词汇量及知识结构的分析,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词汇、短语及宾语从句句式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听力进程,从而使其难以理解文本内容。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几个同学趁老师不在时,觉得校服不好看,不愿意穿并偷偷脱下校服的场景。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短剧并展开讨论,说明自己是否赞同这种行为并阐述原因。教师通过现场调查,让表示赞同的学生说出他们不喜欢穿校服的原因,如“They look ugly on us. The material is not comfortable. I don’t like the color. I don’t like the style.”。而表示不赞同的学生则认为“Uniforms can show good discipline. They are very cheap.”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用到将要学习的目标语言。教师进而请全班学生一起回忆:“Could you tell me what he / she says? She / He says that...”通过师生互动,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新目标语,而且能巧妙地引出宾语从句这一句式结构。学生通过对比板书,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一语法现象。这样的设计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交流,有效激发表达欲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三)听说训练

1.听前活动:引入新课,拓展思维

听前活动环节主要是将学生脑海中积累的知识调动起来,对新知识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补充,有效解决生词问题,且对听力材料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合理预测,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听力理解活动。在听前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同时,综合运用一系列形式,包括“头脑风暴”、游戏、视频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话题导入。合理的话题导入可以将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出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话题等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一个切入点,紧密结合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脑海中现存的背景信息激活,促进后续听力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仁爱版七年级(下)Unit 8 Topic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为例,听力文本的主题为四季、气候特点及适宜人们的活动。教师可以展示学生熟悉的表述季节的诗句,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由学生说出这些诗句所描绘的季节并学习spring,summer,fall,winter 等表示季节的词汇及warm,cool,hot,cold 等描述天气的词汇。结合上述诗句中的景物描写学习重点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How is the weather in spring?It’s warm.What can we do in spring?We can fly kites.It’s a good time to fly kites.”等。

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优化课堂气氛,顺利引入听力话题。

其次,梳理词汇。调查发现,目前听力材料中存在较多的生词,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活动,促使学生对听力材料中涉及的生词、短语等有初步感知,以降低听力难度。例如,仁爱版九年级(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A When was it invented?听力材料中涵盖了较多关于火箭的材质及作用等生词。在开展听力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火箭的图片、材质及用途等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生词,降低后续听力活动的开展难度。

最后,预测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听力材料的标题、插图、题干等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合理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结合预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听材料,从而显着提升听力活动的有效性。以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1 Topic 3 Section B为例,本课内容以运动会前、运动会中及运动会后的情境设计为主线。听前,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运动会上会带上哪些物品并阐述原因,并预测康康(Kangkang)和迈克尔(Michael)将要带哪些物品。通过预测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呈现新课句型:“What shall we take?”自然而然地引入shall 在一般将来时中的用法,让学生的听力活动更具有效性。

2.听中活动:泛听精听,获取信息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听力活动的难度,严格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听力任务。首先,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听力材料,感知听力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其次,结合听力材料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聆听。最后,进行整体聆听,深入了解材料内容,促使课程目标顺利完成。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调整听力教学策略,有机结合泛听和精听等形式,大力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使其在听的过程中详细记录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重要信息,提升听力水平。

以仁爱版九年级(上)Unit 2 Topic 3 Section A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在家及在校的一些环保措施。教材1b 的听中活动为听短文并完成表格,所填写内容为organization,protect the environment,spread the message,reduce the waste we produce,waste paper 等长难短语,由于语速及学生知识结构的原因,学生很难完成填写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任务改编为听并选择文章的主旨。这一改动符合听力训练的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精听并填充1c 部分的句子,深入学习在家和在校可以做哪些具体的小事来保护环境,这样既能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听力策略,又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课的目标语言。教师还可以根据1c 的内容与学生展开会话,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复述对话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这一系列的任务由易而难,层层递进,一步步为学生搭建“支架”,使学生既可以巩固已获得的信息,又能从整体上理解听力文本内容,为后续说的活动储备资源。

3.听后活动:以听促说,说写结合

听后活动是巩固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并形成技能的过程。听后活动是听说课的输出性活动,因此在听力过程结束之后,教师不能止步于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朗读和机械的背诵,而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灵活而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听力资源,通过设计有效的综合性活动实现以听促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运用本课的重点语言知识,并最终达到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1Topic 1 Section B 中关于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谈论梦想时涉及的几个方面:“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y are you going to be a / a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让学生两两对话,与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理想职业,并在课后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的理想职业。这样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能激发学生思考及表达的欲望,在听说活动中不断巩固所学,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听说课堂的高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的提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英语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从课前“热身”、课中、课后等三个阶段给予优化和完善,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升其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