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杨秋霞 巩丽

美国儿童阅读困难预防委员会的研究人员认为,3—6岁是幼儿树立自主阅读意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阅读有直接的关系,其中自主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组织和实施自主阅读教学,达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当前幼儿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适合幼儿的阅读方式,以此来对阅读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序的指导和推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注幼儿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

幼儿进入大班以后,学校会在大班的日常活动区中投放四轮自行车。幼儿在骑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控制自行车把等。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能力,可以结合大班的绘本《鸭子骑车记》开展教学活动。绘本的主人公是一只鸭子,它勇敢自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敢于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受到其他动物的非议,最终它经过努力学会了骑车。通过绘本阅读与幼儿的骑车练习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以及学骑车的兴趣。本文选择绘本《鸭子骑车记》,对大班幼儿自主阅读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策略进行了研究。

利用主题活动,丰富幼儿阅读经验

心理学相关研究认为,自主阅读是一种经验阅读,换言之就是幼儿通过选择和利用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对阅读的信息内容进行组织。因此在指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图书与幼儿日常学习中相关的主题进行联系,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展阅读启蒙。

如大班幼儿近期要开展以“车轮”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该学习活动可以延伸出“车子”这一主题内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前先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以此着手进行相关策划:一是开展以“我喜欢的自行车”为主题的交流讨论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对车子的兴趣和需求;二是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找出车轮的特点,初步感知数量与平衡之间的关系;三是家校活动,邀请家长在家里指导幼儿学骑儿童自行车,让幼儿通过亲子活动体会学骑车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不易及喜悦;四是集体交流活动,教师和家长组织幼儿实地观察自行车如何在马路上行驶,注意引导幼儿学习简单骑行安全和交通规则;五是开展阅读区活动,教师在阅读区投放《鸭子骑车记》,或者在教室的墙上张贴绘本的封面,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鸭子骑车记》是在“车轮”主题探究活动中延伸出来的阅读活动,所以绘本阅读的主题与“车”的主题不谋而合,二者相互交叉融合,为幼儿的阅读经验积累搭建了统一的平台。幼儿通过骑车练习的体验活动,充分体会到学习骑自行车并非易事,鸭子在面对其他动物的鄙夷态度时,仍旧坚持不懈,进而促使幼儿对鸭子产生敬佩之情。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实际上是对主题活动的一次升华,对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理解绘本内容有积极的意义。

营造阅读环境,促进幼儿主动阅读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不断的交流和运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沟通与交流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并确保其在交流过程中得到积极、有效的回应。在大班教室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出阅读区域,并配备坐垫靠垫、小桌子等设施。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应及时指导幼儿观察绘本上的细节、人物表情等,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猜测和理解。如在集体阅读环节,教师可提出:鸭子是如何学习骑自行车的?其他动物是如何看待鸭子学骑车这件事的?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幼儿在阅读后可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另外在幼儿开展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或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如用不同颜色的夹子做标记,红色表示喜欢,蓝色表示不理解。夹子的运用能够体现幼儿自主阅读的细致程度,有效地促进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夹子也可以帮助幼儿有针对性地发表看法,提出疑问,教师便可以全面地了解幼儿阅读理解的程度,以此分析幼儿在自主阅读中的个体差异性,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激发主体阅读,突破理解难点

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也只有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当中,才能使阅读中的难点得到突破。无论是何种绘本,总会有幼儿不理解的画面,加之幼儿阅读具有个性化和能力具有差异化的特点,所以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明显不同。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创设阅读环境、语言激励等多样化的措施,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从而使遇到的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当然,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进行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读懂、读会,关键是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首先,创设阅读交流区。为了使幼儿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突破其中的难点,建立阅读交流区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当前教室阳台空间相对空闲,大小合理,所以对其进行布置,当作幼儿的阅读交流区非常合适。同时,还要注重交流区与阅读区的明确区分,避免因交流而对阅读区幼儿产生影响。交流区人数需遵循不宜过多的原则,但是可以多设立几处(3—4处为宜),这样既不会出现幼儿无法交流的情况,也规避了因人数设立过多而交流频率降低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各交流区之间需要设置相应的隔离物,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阅读环境需求。当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疑问或者有分享、交流的欲望时,教师可以将幼儿转移至交流区,给予幼儿充足的交流、分享空间,由此产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此绘本中其他动物看待鸭子骑车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有部分幼儿不能够充分理解,便有了下述交流:“你看这个马的嘴巴,是斜着看鸭子的,好像是不喜欢鸭子这种行为”“母鸡在看到鸭子骑车时表现得特别害怕,而且跑得特别快”“老鼠对鸭子骑车很喜欢,想让鸭子带它一起”“猪不喜欢骑车,只喜欢玩泥巴,还让鸭子和它一起玩”……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他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碰撞中得到锻炼,对于其中存在的困惑也由此得到了解决。

其次,鼓励幼儿反复阅读。幼儿阅读图画书并不能一次完成,对于书中的内容也不是阅读一次就能理解的。很多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时,习惯引导幼儿读完一本图画书,或者以文字描述为依据,对问题进行设计,来实现对幼儿阅读活动的引导,但是此种做法并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征。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相比,无论是阅读经验还是阅读能力都明显提升,所以,应为大班幼儿提供较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而且还能够逐渐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幼儿在首次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有读不懂之处,但是这种状态会在反复阅读中得到改善。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反复阅读,做到温故知新。以《鸭子骑车记》中“鸭子碰到牛、绵羊和鸭子时,都张着嘴巴似乎在说什幺”这一内容为例,有的幼儿就会发问:“它们张着嘴巴在说什幺呀?”幼儿对这一内容不能够充分理解的根本,就在于缺乏对鸭子车技发展过程的仔细观察,也就是鸭子在骑车过程中姿势和表情,只有教师引导幼儿将关注点放在这一内容上,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猜测动物们可能说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深入到书的内容当中,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猜想,并试着说出他们的交流内容,幼儿的困惑也就在反复阅读中迎刃而解了。

再次,引导幼儿主动求助。求助也是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若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能解决,那幺及时向教师求助对后续教师指导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幼儿严重依赖教师指令,缺乏主动求助的意识和勇气,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幼儿能够主动求助,是困扰幼儿教师的又一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尝试向幼儿提问:“宝贝们,如果有个小朋友看了很多遍都看不懂应该怎幺办啊?”幼儿如果说“问同学”“问老师”“问爸爸妈妈”……这时,教师要对幼儿的上述答案给予肯定,接着告诉幼儿主动求助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事情,以此激发幼儿的求助意识。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书签形式,让他们在读不懂的时候进行标记,并记住求助内容。部分幼儿在阅读《鸭子骑车记》之后对书中出现的骑自行车的小鸭子不理解,并向教师提出疑惑,这时教师要带领幼儿重新阅读鸭子不会骑车到会骑车、秀车技的这一个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们的变化。教师可以提问:“动物们看到这些会有什幺想法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并在讨论中解答疑惑。

利用故事线索,提高幼儿阅读理解力

在幼儿进行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故事线索,可帮助幼儿降低阅读难度,促进理解。同一个绘本故事对于拥有不同阅读经验的幼儿而言,所获得的阅读体验和效果是不同的。如有的幼儿能够主动拿起绘本进行自主阅读,有的幼儿则需要教师或家长协助阅读。一般来说,故事的主题思想会隐含在绘本的封面中,幼儿如果读懂了封面内容,也就对整个故事有了大致的理解,从而为其指明了阅读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封面入手,针对不同阅读经验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如通过展示故事线索,逐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再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想。首先教师直接读出绘本名称,让幼儿依据此线索对故事进行猜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幼儿在阅读时,先引导其对封面进行自主观察,提出相关问题:“小朋友看这张图片,上面是谁,它在做什幺?这本书给我们讲了鸭子学骑车的事,书的名字是《鸭子骑车记》,你们想知道发生了哪些事吗?那就让我们大家认真读一读,就会知道了。”

通过争议焦点,深化阅读理解

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儿童的个性,个性化阅读要求幼儿对绘本阅读形成差异化解答。实际上,大班的幼儿会在理解存在分歧的时候产生一些争议,这时希望教师给出正确与否的评判,有的教师迫于无奈进行“评判”,教师会依据文字解读故事内容,解决幼儿之间的争议。但为了在自主阅读中突出体现个性化阅读的特点,教师应当改变方法,把这些争议性问题交给幼儿自行探究和解决,让他们自己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以验证自己的理解。如在鸭子骑车经过狗的身边时,有的幼儿认为狗是想同鸭子比赛看谁快,有的幼儿认为狗在咬鸭子的腿,让它不要再做丢脸的事。面对幼儿的这一争议,教师不要急着做出评判,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果狗咬着鸭子的腿,那鸭子和狗的神情应该是怎样的呢?它们的动作如何呢?”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会继续认真观察图片,如果鸭子被咬肯定会露出痛苦的表情,但图片上鸭子的表情自然,所以狗没有咬鸭子的腿。幼儿通过观察和动脑思考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引路人,不断对幼儿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细化研究,鼓励幼儿大胆实践,主动学习,成为阅读的主人,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本文系山东省2020年社科联课题项目“高校智能教育理论发展路径的探究”(项目编号:2020—ZXGJ—2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洪妍娜. 论视觉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幼儿文学[D]. 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 2020.

[2] 张红霞. 绘本阅读与幼儿审美心理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5):64—66.

[3] 常露凡. 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理解与听读理解的比较研究[D].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4] 徐玲玲. 核心素养下学生英语绘本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30):87—88.

[5] 赵晓茹. 城市幼儿家庭文化资本与其亲子阅读活动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