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生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民主自治;实施意义;实施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32—0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 并以此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依据,开始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对学习和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所谓的民主,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如,自我推荐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参加竞选、对班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某种现象表达观点和看法等,并用集体决策的方式给予正式的回应,使学生们的意见建议、观点看法成为要求学生们自觉遵守的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所谓的自治是指以“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基础,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并且引导、激发学生利用民主产生的班级行为准则去“自己管理自己”。

一、实施意义

1. 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管理班级的活动和交往,既能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群体意志的作用,又能为班级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主动发展提供重要条件,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经验,学会合作、交往、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形成共同的集体目标、明确的职责分工、统一的规章制度、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使班内人人有事干,班内事事有人管,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完善自己。

3. 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的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带动、促进本校乃至本地区班主任的业务素质的提升和班级管理的内涵发展。

二、实施策略

1. 用“民主”调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一是班主任是否能够民主地处理班级事务,如组建班委会、评选优秀学生、制订班级规范等,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和选择,使学生在班级中有主人翁意识,这样学生才会关心班级事务,进而参与班级管理。二是班主任要明确班级中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尊重每一个班级管理者的权利,在他们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横加干涉,如果处理不当可以用谈心的方式耐心地指导,不要横加指责,让管理者感受到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持续他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吸引其他同学加入到班级管理者的行列。三是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但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是积极的作用,而有些是无用的,甚至是消极的作用,这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动机和其参与管理能力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而自制力和执行力是小学阶段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最可贵的品质。所以,班主任要经常教育、提醒学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这样才能在民主的氛围中产生或者是培养一个高效的班级管理团队。

2. 在“民主”的原则下,制订班级行为规范,即“班级法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例如中午自习不遵守纪律、在借阅图书时不守秩序等现象,教师应该采取班级集体讨论制订相应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最后以举手表决通过的方式制订“班级法规”。例如,针对借阅图书时的混乱现象,我们首先要发扬民主,集体分析原因:一是因为借书的人比较多;二是借书时间比较短;三是个别同学不守秩序。对此,经过讨论我们制订了以下规则:一是分组分时借阅班级图书,即第一大组星期一借书,第二大组星期二借书,以此类推;二是在借阅图书时不遵守秩序者,取消本次借阅资格,累积五次以上,取消本学期剩余时间的借阅资格。

学生们对于民主产生的“班级法规”的认可度、执行力和“班级法规”本身的约束力都优于班主任的指令,这样做一方面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提升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加大了班级管理的厚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班级“民主、自治”管理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4]GHB0800)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