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超

【关键词】 数学教学;提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0—0097—01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心中有问题,才会经过思考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认知能力较低,对外界的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他们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很难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同一件事情上。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必然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减法运算律”一课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信息,让学生自主组合问题。信息一:小红有10颗糖果。信息二:小明有15颗糖果。通过信息的设置,让学生自主提问,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勇气和创意给予表扬,以增强提问的信心。

二、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以“圆锥”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一个圣诞帽,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帽子想到什幺,能提出什幺问题?”学生在学了圆锥一课后,对圆锥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纷纷举手提出问题:圣诞帽的形状是什幺?体积有多大?占地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对学生的问题不能一一解答,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来的,说明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缺乏提问的方法是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是学生会提问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中对学生进行训练。

1. 通过观察,引发提问。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例如,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让学生观察,再提出疑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幺?每行有什幺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然后向学生发问: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哪些相似的问题?学生回答:竖着看呢?斜着看呢?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

2. 引导比较,引发提问。比较是在思维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个知识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出示“2+3+4”、“20+30+40”让学生计算,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计算这两道题目时有什幺相同的算法?应该注意什幺?通过比较,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两种算法的异同点。

3. 比较归纳,引发提问。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先引导学生计算“9+3”、“9+5”、“9+8”等算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算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想,算起来更快?学生结合自己及他人的计算进行比较、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凑十法”,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四、鼓励学生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学习兴趣来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心中的疑问,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且与教师一起探讨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质量高低,都应该给予表扬,以增强提问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提出问题:“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是100米,宽是70米。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信息设置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问题,并且解答。经过最后的探讨,学生基本上都能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游泳池的周长是多少?2.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