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骅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品质;情绪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9—0040—01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心理科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为改进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我们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更好地开发留守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力量,积极探索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确立积极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积极心理学认为,仅仅关注和解决个体身上的缺陷和问题,不能产生持续有效的预防效果,应该通过发现和发掘人身上拥有的积极心理潜能,利用个体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有效地预防和战胜心理问题,使个体成为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调适者和促进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仅要帮助个别留守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更要培养留守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我们将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留守学生自尊、自信、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二是培养留守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三是增强留守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和自信心、自律意识。

二、培养留守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和缺点是共同真实存在的。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帮助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该是发现和挖掘留守儿童身上的积极力量。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着力培养进取乐观的育人氛围。各班制定班誓、班训、班规,教室布置光荣榜、进步栏、座右铭、激励性标语,时刻提醒学生守纪、努力、向上、乐学,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坚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责任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如每学期开展“远足行”活动,组织学生远距离徒步行走,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精神。每学年组织留守学生考察县梯田纪念馆、大地湾遗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增强留守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1.创造机会让留守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尽可能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留守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和赞美的语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尊重、鼓励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加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体验。

2.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培养学生自强自信、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每学期组织开展责任教育主题班会和主题演讲赛,开展“责任班”“责任生”评选活动,组织“在担当中成长”“对自己负责”“我爱班集体”、“责任伴我行”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积极情绪,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学校设计编制《学生评价手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养成学习有目的、做事有计划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善于反思,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四、拓宽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为了得到良好结果而灵活自我调节的能力,即积极力量,人类会随着积极知识的增多而将这项模式本能化。我们坚持通过丰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留守学生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首先,坚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和引进2名专业教师,建成心理活动教室和心理咨询室,编制《心锁打开,阳光进来》校本教材,从2013年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德育活动中。面向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教师中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各学科教学结合教育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养成自制、坚强、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

第三,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进育人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四,开展系列活动,提高留守学生心理素质。开设“青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认识自我——青春期的知识讲座”等专题讲座,有效地帮助留守学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与困惑。绝大多数留守学生能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具有自信乐观、有责任感、坚强刚毅等积极心理品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改进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799)。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