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县南关学校

一、注重一个“实”字,多一些分层作业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做作业的速度、完成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故而整齐划一的作业是要不得的,应该予以摒弃。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考虑学生真实学情的基础上分层布置作业,才是对全体学生真正负责,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适时利用信息技术高密度、多样化、随时涂擦、随意并排呈现、随时重播的优势,可以使得分层布置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起跑线”一课的作业设计中,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简单的口答题让学困生回答;利用多媒体出示内圈为400米的完整跑道图,让中等生观察跑道的组成部分,并思考“左右两个弯道合起来究竟是什幺?”等意蕴十足的问题;可以借助教育云平台设计跑道内圈由400米减少到200米、道宽由“1.25米”变为“1.2米”的题型,让优等生完成。实践证明,对作业合理分层,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提高,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一个“变”字,多一些趣味作业

传统教学中,几乎每一次课堂练习都涉及计算,每一次家庭作业中都有计算题,每一次数学活动学生都在“题海”中打转转。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其实,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学生必然会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完成。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能力。而适时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库,就可以获取很多作业素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多样的作业让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学生的作业应该既有计算和验算的“写”,又有制作和实践的“动”;既有背记等方面的口头作业,也有联想等方面的日记作业;既有针对性较强的观察作业,又有亲力亲为的实验作业。

如,学习了“分数”的相关内容之后,让学生上网了解一下分数的“前世今生”,使学生对分数的发展知根知底;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电脑制作“经纬图”或“位置方向图”;学习了“长方体”的知识后,可以制作一个“展开与折叠”的动态微视频,使学生更清晰、更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更多知识。实践证明,由于网络环境的快捷和信息技术的全覆盖,数学作业的“面孔”变得多姿多彩,由单一到多样、由机械到丰富、由封闭到开放、由呆板到弹性、由单项到多维,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得轻松且富有趣味,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注重一个“研”字,多一些拓展作业

网络环境中,小学高年级作业应该多一些拓展。传统教学中,很多时候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想拓展也因为“无米”而拘囿、作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随意在网上的试题库中寻找适宜的教学素材,为知识点的拓展、延伸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捕捉意识、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拓展意识,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作业,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一课的作业设计中,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如下拓展作业:利用网络搜搜关于“圆”的论述,如《周髀算经》中的相关句子和墨子的句子,想想其中包含着什幺样的数学思想和哲学;做一个“圆向方渐变”的微视频,然后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和简洁大方的图案背景,发布在QQ或微信家长群中,并长时间有意识地置顶,让学生谈论、评价,让“圆”所代表的数学文化浸润在学生的脑海中。

当然,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得作业发挥最大的功效,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指导、批阅、调整,使校内校外之间成为互通有无的一泓活水,让网络两端的师生或家长可以尽情互动。

总之,适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作业发挥最大的功效。在此过程中,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经验得到积累,数学文化版图不断扩大,数学思维的广度不断拓展。因此,教师要在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的基础上,适时利用信息技术,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