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绘画是人们进行自我认知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儿尤其喜爱绘画。绘画这种艺术活动,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并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日常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主体。而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培养幼儿绘画能力方面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调查发现,家长更注重幼儿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等,很少关注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实现家园合作、协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很多教学实例和研究表明,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通过家园合作,可以为幼儿的素质教育提供基础和保障[1]。现结合家长角色在幼儿绘画教育中的现状,以及如何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探索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方法。

一、在幼儿绘画能力培养中,家园共育的合力发挥不足

(一)家长忽视对孩子绘画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然而调查显示,诸多幼儿家长普遍认为英语、数学、乐器等能力就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家长此种观念,忽视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甚至挤压幼儿绘画时间、精力,使绘画行为无法有效进行。幼儿时期是各种感知发展的敏感阶段,在这个特定的阶段进行绘画教育对幼儿各方面发展都具有深远作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绘画观念,为幼儿创建培养绘画能力的平台。

(二)家长对孩子的绘画能力缺乏客观认识

许多家长自身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在陪伴、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学习、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过度强调绘画专业知识的误区,从而忽视幼儿绘画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家长在指导、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言行上会表现出违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陪伴儿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的求知欲受挫,甚至对绘画活动逐渐产生烦躁、厌恶等情绪,严重影响了幼儿绘画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达不到绘画对幼儿多方面能力培养的预期效果。

(三)家庭与幼儿园未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对幼儿绘画能力培养方面,与幼儿园并未达到思想上的一致性。在诸多幼儿园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是一种平行的合作关系,但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家长主要是配合老师,甚至还有家长认为将幼儿放到幼儿园就不用再管,这样的家庭与幼儿园关系严重制约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在幼儿绘画能力培养过程中家园关系更是如此。老师会根据手工绘画课进程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父母合作完成。但这样的做法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甚至有些家长还抱怨老师作为教育主体,为何要让孩子回家绘画。种种现象表明,在幼儿绘画的教育方面,家园没有实现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缺乏家园双方的有效合力。

二、巧用家园共育,提升幼儿绘画能力

(一)家长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策略

一是转变思想,认识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性。绘画不是家长普遍认为简单地涂涂画画,而是调动多方面能力的复杂脑力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锁定绘画目标,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创造力、感知力将物品展示在画作中。这充分表明,幼儿绘画能力是幼儿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在幼儿的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感染性、长期性、针对性的教育影响[2]。因此,在幼儿绘画能力提升方面,家长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绘画能力提升对幼儿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助力幼儿的绘画能力提升。

二是正向指导,丰富幼儿美的体验。幼儿由于分析、综合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感知能力也较为笼统,极少能够画出结构完整、比例适当的形象。如画人物常常把耳朵忘掉,胳膊和腿常常画得与身体不一致,不合比例,在色彩运用上,常常凭着自己的喜好,把太阳涂成绿色,把大树涂成红色,把自己所画的形象涂成一块块一条条的颜色,处处表现出幼儿的天真和稚拙。如果家长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幼儿作画,一味地追求线条、比例,一味地讲授绘画的造型、方法,把幼儿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的作品视为劣品,这样就会把幼儿的天性扼杀在摇篮中,最终使幼儿丧失对绘画的兴趣[3]。

家长应积极学习科学指导幼儿绘画的观念和方法,摒弃“画的像不像”评价方法,多采用正向评价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当幼儿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父母要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放在首要位置,这时可用“言语”引导他作画,通过幼儿视、听、讲、触摸等多感官参与的经验综合,加强幼儿对绘画内容的表现欲望和构成概念[4]。

三是创设氛围,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的认知仍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若为其创设适宜的环境则更能够激发幼儿的绘画意愿。为进一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创造环境条件,实现幼儿的绘画能力更上一层楼,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美工一角”或“美术区”,通过材料的投入和环境的创设来向幼儿传递各种信息和刺激,进而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在家中设立的美术区,让幼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绘画艺术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艺术修养与艺术气息,全面提升幼儿多方面的素养。

(二)幼儿园提升幼儿绘画能力的策略

一是深挖资源,鼓励家长参与绘画的创作。家长资源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之一,特别是幼儿家长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又拥有着不同的经历,在家园互动中家长们可以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从而提升幼儿园育儿效果。在幼儿绘画教育中深入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好共育工作,让家长运用自身的经验技能,不仅能有效地拓展教师与幼儿的视野、丰富见闻,还能在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灵感的同时,密切亲子关系,提高幼儿表达内心情感、意愿、感受的能力。

幼儿园可以邀请有职业特色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蜜蜂》画作的创作时,笔者所在园,邀请了身为高中生物老师的毛毛爸爸,利用他在生物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幼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认识蜜蜂》,而毛毛爸爸通过图片、动画视频、标本等展示环节让幼儿对蜜蜂的习性、蜂群结构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讲解后,幼儿和家长利用画笔和各种各样的材料共同进行绘画创作,最终呈现出一幅幅向精彩的作品。活动后,所有幼儿都更加喜爱蜜蜂,并经常向老师反馈:爱听家长的授课,更有幼儿将那天的画作挂在卧室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提升了教学有效性和影响力。

二是增强体验,提升幼儿创作的感知能力。绘画如同幼儿的第二语言,幼儿们通过手中神奇的画笔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与内心思想,可以说绘画作品一定程度上是幼儿对生活体验的再现和反应。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往往只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仅仅以“画的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而忽视了幼儿自身生活经验对其绘画创作的价值作用,使得幼儿的画作雷同性较高、缺乏童趣。体验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绘画教学中,应当合理地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进一步引导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加深自身对生活中事物的印象,为美术创作活动打下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如为引导幼儿参与好《春天在哪里》主题绘画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踏春赏景”亲子活动,创造条件让家长带领幼儿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公园等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一起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探寻,并通过视频记录下春天来了后这些场所中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气息,丰富幼儿对春的经验感知,为接下来的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材,而幼儿完成的画作也各具特色、富有童趣。

三是创设环境,用专业技能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的专业机构,在绘画能力培养上要有别于家庭,应提供给幼儿更加科学、专业的绘画指导和绘画体验。如在幼儿园创设美工区,不仅在区域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画笔、创作材料等,也利用区域内的墙面开辟了专门的展示区,定期展出幼儿们的优秀画作,供幼儿们欣赏,使幼儿们受到作品的熏陶,并在美工区旁开辟一定空间成为幼儿交流话题的素材来源区。在交流时,通过幼儿画作等实体内容,引导幼儿发表对画作的看法、喜欢的原因、希望修改之处等,通过交流鉴赏,提升幼儿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总之,通过家园共育合力助力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品德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在组织开展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家长转变自身的美术教育观,深入挖掘好家长资源使其参与到幼儿绘画环境的创设中,才能真正体现家园共育在绘画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