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关键词〕 课堂语言;作用;启发性;

艺术性;科学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62—01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更是具有特殊的作用。运用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着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加强自身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尤为重要。

一、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只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思维活动中弄懂道理、掌握规律。通过教师的“讲”,激发学生的“想”,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自主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善于使用启发性的语言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将学生引入“因而学之”和“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教师可以进行启发性提问:文章的题目可否换为《回忆我的父亲》?作者为什幺要以《背影》为题?如此提问,设疑置难,引起悬念,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优美的课堂语言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听觉反应,使学生感到愉悦轻松,“爱听其言而笃信其理”,便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风趣、幽默是“兴奋剂”,适时的风趣、幽默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可使听者精神亢奋,使现场气氛活跃。如,笔者的一位学生是班上的体育健将,但在课堂上经常管不住自己,不能专心听讲。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笔者故意叫他起来回答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言外之意,当时脸就红了,从此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得非常好。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课堂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课堂语言的准确、规范上。教师在选词用句上要准确贴切,避免言不及义,否则,不但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还会造成曲意误解。如,有的教师在讲到鸦片战争时会说出这样的句子:“英国对华出口鸦片……”一般情况下,这句话是没有错误的,然而,在当时英国是真的“出口”鸦片给中国吗?要知道“出口”和“走私”这两个词语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能随便乱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当时英国是在向中国“走私”鸦片。再如,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弄清盐和食盐的区别,食盐属于盐,食盐是盐的一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大部分化肥,如硝酸铵、硫酸铵、硫酸氢铵等也属于盐。学生弄不清盐和食盐的关系也许会造成伤人事故。有人曾把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饪,发生了中毒事件,就是对盐的概念含混不清的缘故。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科学、准确。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上,可能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评语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命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如,当学生朗读了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说:“非常感谢你,你的朗读真棒,竟然把景物表现得这般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要想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课堂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宜的讲授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