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德

[摘           要]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主体”互动过程。“问题探究”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关    键   词]  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150-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的学习具有内容多、专业性强、技能掌握要求高等特点。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并产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引导。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强交流互动,最后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的,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长期实践摸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问题”即为兴趣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觉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主动思考,学习只能是被动、肤浅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发生、发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相对枯燥的“满堂灌”变得活泼有趣,也才能使双主体中的“学”变得积极[1]。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输入知识信息的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是一种心理机智,而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是促进认识、强化理解、巩固记忆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课堂上设置问题可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好奇心、探索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学习“醇类”时,教师提出问题:消毒酒精的浓度为什么是75%,而不是100%?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医疗上的消毒方法一般有哪些?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杀菌的目的是造成细菌蛋白质变性等。那么,100%的酒精难道不能使细菌蛋白质变性吗?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通过是否能彻底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来说明。这样,学生对消毒酒精浓度的记忆及其杀菌的原理将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难度适当,尽量新颖、有趣,要注意将问题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主动思考的动力。

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首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使学生发现并认识问题,明确课堂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后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积极探究问题。经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假设、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教师梳理问题知识点,经过排除与整理给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从而使问题在探究中解决,在讨论中明晰知识要点,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探究式课堂教学法通过问题出现、问题讨论、问题化解的方法使知识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内容和效果由于探究得以巩固。

三、创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

化学产品广泛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学习有机物“烃”的内容时,教师介绍聚乙烯产品就是医疗上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如输液器、针管等。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医疗上要使用一次性制品。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总结出塑料等在医疗上对防止疾病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提出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一矛盾的关系?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只有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创造出更实用、易降解、无污染的产品,才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美好、宜居。学习终究是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问题只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才有其生命力。问题探究教学法用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习知识的效果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的设问必须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面的过程,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

四、问题探究教学法的特点与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把问题作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考、完成目标教学的过程。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考的“启发剂”,它们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问题探究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关键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一)问题适时原则

通过实践应用,教师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出现的时机,才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所谓“不疑不思”,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心存疑惑、急需启发引导的时候,适时而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设置问题的深度难易要适中,广度要恰当,量度要适宜,从而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

(二)营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积极、和谐的氛围,学生对问题回答有时会不正确、不严谨,甚至驴唇不对马嘴,这时候教师需要循循善诱,不可简单否定,更不能嘲笑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讨论中。这样,学生融入问题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总结强化

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多,教师不可能将众多的知识、现象一一罗列并详细讲解。教师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分析创设的问题,最后补充、总结。这样“集思广议”,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3]。对较难的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疑点和教材的关键点仔细讲解,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才会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五、问题探究教学法要注重“双主体”关系

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教师以“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问题探究要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为目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参与问题探究式学习中极大地发挥出来,还有赖于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与情境,既不能过于直接,又不能过于隐蔽。因此,问题探究教学法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不是削弱而是更高了[4]。教师要努力创设丰富有趣、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因为基于问题情境探究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贯彻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杜义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化学教学,2001(8):15-17.

[2]叶景艳.对中学数学课堂中设问“度”的思考[J].读与写,2018(3):27.

[3]李安娜,卢松.浅谈课堂教学的序曲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97.

[4]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组委会.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0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