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

[摘           要]  当前,我国对机械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因而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对生源的吸引力较大。机械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为促使学生将所学机械数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职机械数控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存在于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法,以此切实提高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通过实训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数控专业的各项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达成中职教育向社会和就业市场输送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推动学生顺利走上机械数控相关工作岗位,实现个人就业价值。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122-02

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是一门包含机械制图、数控原理、数控编程等诸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和应用难度较大[1]。实训教学是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机械数控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深刻影响着中职机械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就业状况[2]。实现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水平提升,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训所涉及机械数控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切实提高应用能力,扎实掌握企业所要求的各项实践技能,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顺利上岗就业。当前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升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以此切实发挥实训教学对于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培养数控人才的重要价值,并为中职机械数控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训教学建议。

一、当前存在于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问题

(一)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未能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价值,由于重视力度不够,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准备不充分、针对性不强且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学生在参与实训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强的随意性[3],认为实训教学不需要预习。教师示范实训操作时也往往未能保持专注,经常拖延实训工件,甚至直接逃避上交环节,缺乏实训积极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未能深刻体会机械数控学科的实践应用性,一方面教师只顾完成实训步骤演示,采取单向灌输式教学,不仅没有关注学生的吸收效果,而且还忽视了师生互动,没有与学生展开充分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实训操作中每个步骤的具体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机械数控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在参与实训教学时不够专注,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不遵守相关规范,欠缺动手能力,因而实训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二)实训教学中基础技能训练不足

数控机床存在诸多传统机床所不具备的强大功能和加工优势,比如零件加工的精密度和效率更高、工人的劳动操作强度更低。然而,许多中职教师却因此忽略了传统车工教学之于机械数控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存在“机械数控实训教学中可以降低对学生掌握传统车工技能程度要求”的误区,致使中职学生缺乏顺利完成机械数控实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同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意识,导致学生在参与实训时无法完成基础的刃磨刀具、切削用量选择等工作,同时也不懂机械数控的具体制造工艺。与此同时,机械数控实训具有操作难度大、实训内容复杂之特点,单项实训任务中往往包含着多个不同的机械数控专业基础知识,比如机械制图技术、测量技术、材料学等基础课程知识,中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知识整合并调用起来才能顺利掌握机械数控实践操作,但许多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前都未能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因而造成实训教学质量不高。

(三)缺乏专业的机械数控实训师资

机械数控实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许多中职院校都缺乏专业的机械数控实训教师,现有机械数控实训教师在开展机械数控实训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手段单一。仅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单向手段展开教学,导致实训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提不起对实训教学内容的兴趣。(2)许多教师在制定实训方案时仅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对于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了解不充分,导致实训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较大脱节,滞后性较强,不能以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机械数控实践应用能力。(3)机械数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在示范操作步骤时没有向学生深入讲解相关原理。

(四)缺乏专业的机械数控实训设备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缺乏机械数控实训所需要的设备,导致学生在参与实训中所使用的刀具、材料不符合企业实际生产要求和生产标准,因而难以真正掌握机械加工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对机械数控专业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而且校企合作开展力度也不够,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展开实训教学,这样的实训教学自然由于多方受限而质量不高,不能达成既定实训教学目标。

二、提升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力度

提升中职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首先应在思想层面转变机械数控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实训教学的认知,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训教学在机械数控专业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后续各项方法的落实。实训教师应形成认真准备实训教学的态度和习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实训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意识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形成规范操作意识和求知探索意识,并促使学生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个人就业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力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在开展实训前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创设真实的数控实训情境,使学生感受机械数控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实训参与的兴趣。

(二)加强机械数控基础课程教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当前机械数控实训教学忽略基础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状况,教师应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先基础后提高[4],转变过去的“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前先帮助学生形成实训教学中所涉及基础机械数控知识要扎实掌握的意识,同时在实际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实训操作的各个步骤进行科学拆分,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操作步骤包含的原理,以此在实训教学中真正将机械数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掌握传统车工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对数控机床的了解,感受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之间在实际加工操作中的相同与不同,以此切实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数控实训的基础技能。

(三)打造专业机械数控实训队伍

针对当前机械数控实训教学缺乏师资的问题,中职学校一方面应着力引入专业师资,另一方面则应对现有实训教师展开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1)实训方法教学。考虑当前机械数控专业的实际实训教学目标,以行动为导向项目教学法是比较符合机械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5]。教师应将机械数控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形式,例如将机械识图这门课程中的“组合体的表达”这一实训教学内容作为项目主题,然后明确项目主题下的具体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训中逐一完成项目任务。此外,还应促使实训教师掌握问题教学法,让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问题调动学生进行思考,以此让学生迅速进入实训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数控车床基本操作”实训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数控机床,然后向学生提出“数控机床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进行思考。(2)向实训教师普及企业实际生产中关于数控加工的标准和要求,让实训教师充分了解企业实际生产中机械数控的实践需求,并展开针对性教学。(3)帮助实训教师完善实训教学方案,让实训教师把握实训示范次数、示范速度,并促进实训教师形成观察学生实训效果、指导学生实训的意识。

(四)促进深度校企合作活动展开

针对当前中职机械数控实训缺乏专业设备的问题,中职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相关企业的设备开展实训教学[6]。一方面中职数控专业应组织学生走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氛围和工作要求,并让实训教师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标注向学生示范实训操作,深入讲解实训相关机械数控专业知识,例如在进行“数控车削加工”这一实训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相关企业中的卧式传统车床和数控车床,让学生了解数控车床的综合加工工艺,并增进学生对数控车床和普通车床加工工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理解,让学生使用企业数控机床完成复杂的直线、圆弧等编程指令,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邀请企业中的一线数控车床员工走入校园,为学生分享数控车床使用经验,并与实训教师展开沟通交流,切实完善实训教学方案,推动实训教学充分反映企业实际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提升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对于实现学生就业价值、达成中职教育目标的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应正视当前存在于机械数控实训专业中的重视力度不够、基础训练不足、实训师资不足、实训设备缺乏等问题,通过提高师生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力度、加强机械数控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推广项目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打造专业机械数控实训队伍以及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方法,切实增强机械数控实训教学之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新.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0):113.

[2]谢新辉.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2016(27):109-110.

[3]陈钢.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新校园(阅读),2016(6):106.

[4]张强.浅析如何开展好数控实训教学[J].时代教育,2016(8):3.

[5]孙千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6.

[6]郭毅榔.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4):242.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