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发布,高校大学英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育人功能。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常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导,以“三信”(信仰、信心、信念)为关键嵌合内容,以“三融”(课程融入、角色融合和管理融通)为实践逻辑要义,以“五位一体”(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思路、社会实践、教师素养、评估维度等教学环节)思政教学体系为核心产出成果,积极创设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教学体系,真正落实高校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OBE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9-0073-04

英语作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大学生不断接触西方思想的同时,容易不自觉摒弃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教育改革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以OBE成果导向理念为引领,构建“三信三融、五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培养多元化英语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支撑[1]。

一、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学理阐述

(一)OBE成果导向理论

OBE成果导向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与传统“输入”为主的教育理念不同,OBE理念强调“产出”,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取得学习成果。

OBE成果导向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成果并非之前学习成果的累计或者平均,而是学生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2]。2. 成果不仅包含学生所了解的知识,还包含实际能力以及知识内容所涉及的价值观和情感因素。3. OBE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输出而不是输入。因此,基于OBE成果导向理论的教学模式,需要首先确定教学成果和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反向教学设计,保障教学成果的达成。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英语教材为实践交流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指导,将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中西方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和交流,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价值耦合

(一)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价值统一,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重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这容易造成英语人才在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事务中经常“失语”并逐渐生成对外交流“文化逆差”。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促使教师将思政元素引入英语知识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政价值理念的产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3]。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多元化、持续化育人体系,实现教学体系创新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直面异域文化,接触多元意识形态因素最多,在思想上很容易被西方的文化思想影响。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根据自然生态、文化文明、种族问题等不同的主题,梳理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通过教学实践项目将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模式和课堂效果的优化。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大学英语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课程,其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应当积极构建“三信三融、五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的教学过程,凸显课程思政的鲜活场景,拓宽思政教育的路径。

(三)筑牢正能量和主旋律的话语权,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重要文章中指出:“要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和人文底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对“大思政课”的有效拓展,能够引导学生“懂中国、知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贴近生活语境的人和事物,展现中国故事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三、高校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用的英语教材内容主要以介绍英美国家文化为主,其中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容较少,这为教师思政元素的挖掘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字词、语句中挖掘思政元素,思路受限。此外,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叠加式思维,课程与思政泾渭分明,思政元素难以真正融于学生英语学习全过程。

(二)专业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从英语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情况调查中发现,36.54%的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表示比较了解,54.92%的教师表示有一些了解,仍然有8.54%的教师表示不太了解。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入。

关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哪些部门一起参加与完成?”调查显示,48.13%的教师认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应承担主体责任,30.35%的教师认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主体责任,只有21.52%的教师认为专业教师应该担起思政育人的主体责任。可见,专业教师并未从单一英语授课的角色中走出来。

(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单一化

教学方式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落实的重要渠道。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调查显示,65%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对思政内容一笔带过,并没有通过主题写作、情景剧再现、校园英语角等实践化、项目化学习任务开展课程。批判性的说教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OBE理念下大学英语“三信三融、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基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高校遵循OBE理念“成果导向目标化—教学设计逆向化—嵌入元素精准化—考核评价过程化—反馈持续改进化”原则,搭建“三信三融、五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科、课程、评价的融合互动,促进大学生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相映相融中,全面发展[4]。

(一)以“三信”思政元素为基础,加强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忽视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爱国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致其在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事务中“失语”。为扭转这一现状,高校以学生能力培养、根植文化自信为产出要点,以“信心、信仰、信念”为思政要素,将其有序嵌入并无缝渗透到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形成有效输出(表1所示)。

在大学英语“三融三信、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教师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一单元“Never,ever give up!”这一课中讲述了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爵士、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等人物事迹,其教育要点是信仰、坚持和收获。在教学中,教师以信仰、坚持和收获的思政要素为产出要点,讲授时融入我国伟大领袖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二)以“三融”教学体系为抓手,筑牢课程思政体制建设

首先,课程融入。即要抓住大学英语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深植“三信”思政元素,打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金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作用。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中“The art of parenting”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引导学生从中国优秀的传统家风中汲取精神养分。在第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特色实践活动,如经贸专业的学生深入外企开展市场调研、旅游专业的学生尝试担当红色之旅的导游。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促使大学英语课程成为思政课的有效延伸。

其次,角色融合。英语教师角色认知的转变是课程思政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源,因此,打破英语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关键。一方面,要纠正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认知偏差,促使教师从单一的英语授课角色中走出来,将“传道”“授业”“解惑”相统一。另一方面,教师要重新认知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机械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从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思政元素的开发者,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师资队伍保障。

最后,管理融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协作。高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协调好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的关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设立量化指标,如通过学生反馈、听课评课、同行评价等多元方式,考核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推进英语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与党建工作者的联动协同,营造全天候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三)以“五位一体”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师素养提升维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新教师、骨干教师以及普通教师培训学习的必修环节,助力教师队伍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增设“课程思政”专项竞赛,促使课程思政理念成为英语专业教师群体的广泛共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参加高校专题培训、系列讲座的同时,英语专业教师还应定期组织教学研讨,通过协同备课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水平。

教学内容改进维度。OBE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产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打破传统按照单元顺序进行教学的陈旧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根据各单元之间隐含的逻辑关系剥离出新的主题,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将第一单元“Never,ever give up!”和第二单元的“When courage triumphed over fear”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树立“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的正确价值观。

课程思政实践维度。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鼓励并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参与校园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参与英语社会实践活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War and peace”单元教学中,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契机,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利用特定的历史时刻,以“Days of glory,expectations of nation”为主题创设校园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以短视频、演讲、自编短剧等不同的形式,回忆和讴歌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5]。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博物馆担任英语志愿解说,到旅游景点担任英语导游等。通过实践模式创立,促使学生将语言学习和中国知识、中国文化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教学思路改进。基于OBE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注点在于“输出”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采取浸润熏陶等柔性思政工作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利用VR、AR等现代技术拓宽思政育人的影响力。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War and peace”单元教学中,引入“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学生通过VR技术再现“长征路”,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遭遇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

评价体系完善维度。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教师应将思政维度方面的导向性评价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包含思政元素的知识和能力输出,并将学生的政治文化认同、道德品质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以通过教学评价推动学生英语学习。

五、总结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大学英语“三信三融、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学生产出任务为引领,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思路改进、思政实践创新、评价体系完善五个维度,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国际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 毛和荣,杨勇萍,周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46-48.

[2] 聂庆娟. OBE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119-122.

[3] 蔡基刚.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2021(01):27-31+4.

[4] 霍娜. 新时代下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86-88.

[5] 李秀英,寇金南,关晓薇,等.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J]. 中国外语,2021,18(02):39-46.

(荐稿人:林娜,萍乡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OBE理念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三信三融,五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课题编号:22YB308)。

作者简介:陈怡(1983—),女 ,硕士,萍乡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