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在实际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缺乏重视、讲解方式单一等,严重影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深入研读新《课标》的内容与要求,不断探究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渗透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21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与精神追求,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这一政策导向,无疑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响应这一政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并规划教学方案,积极开展调研工作,采用多样化的措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这不仅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还需要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地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获得成长与发展。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一,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会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筛选,使数学知识点更好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使学生在知识与文化的双重引导下,形成健康的心态,并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知识点相对抽象和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使许多小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这些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发展特征,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会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进而转变原有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引导和塑基的作用。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其既能够以丰富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自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主观上的重视

现阶段,影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缺乏主观上的重视。首先,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是学生塑基的关键阶段,需要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思维的训练等方面,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中几乎没有传统文化内容,影响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理解。其次,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层次性与深入性,一般以教材中的各种“故事”为中心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而不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清晰,甚至不会专心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对传统文化渗透环节的重视,则很难将传统文化渗透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文化知识讲解形式单一

传统文化知识讲解形式单一也是影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主要因素。首先,小学生身心年龄较小,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与专注力较弱,而数学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较多,小学生在短时间很难消化和吸收,但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成长特点,单方面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严重影响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数学教师往往忽视讲解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常常以口头叙述的方式讲解传统文化内容,使得小学生很难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甚至出现抵触心理。最后,数学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自主性的调动,没有引导小学生自主寻找和探究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与内涵,也很少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无法真正展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甚至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文化课成绩。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立足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寻找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首先,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内容,系统掌握教材中每一个重难点,明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选择对应的传统文化内容。其次,教师还要系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对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然后将其与数学知识点相匹配,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在挖掘和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化特征,以小学生为中心选择针对性的传统文化内容,保障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轴”为核心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京剧脸谱、中式建筑格局等,并将这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传统文化内容展示在多媒体设备上,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中式对称美,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变化的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传统剪纸艺术、瓷器文化等内容融入课堂。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传统剪纸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剪纸的制作过程,进而强化对图形特征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手工制作剪纸,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丰富传统文化的讲解方式

1.引用数学故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丰富传统文化讲解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兴趣。引用数学故事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数学学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产生了许多经典的数学故事,而这些数学故事中蕴含着数学精神、数学文化等,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性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典故、数学人物,与学生一同了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身上的精神与品质,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同时,通过在课堂上讲解数学故事,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能够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这一内容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我国元代着名数学家朱世杰的事迹,了解他提出“小数”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数学家刘徽的生平事迹,并且讲解其着作的《九章算术注》中的解题思路,如:“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其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下,其分弥细。”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古代数学家在求学、探究过程中的精神与想法,感受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热情,进而在无形中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品质、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2.开展益智游戏

开展益智类游戏活动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与爱好是其学习的主要驱动力,而益智类游戏既具有游戏化的特征,又符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尤其能够在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益智类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开展益智类游戏活动,能够放松小学生的心情、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益智类游戏活动。“七巧板的组装”是教师最常应用的益智类游戏活动。教师在讲解本节内容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对“七巧板”进行组装、拼接、复原,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七巧板”,使小学生能够对这个传统益智工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在课上引入不同的益智类游戏,比如“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游戏活动之中,进而获得不同的数学体验。在学生完成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这些益智类游戏工具内的各种玄机,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和钦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可。

3.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情境

教师要积极地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们能够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让他们在学习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需要精心根据数学知识点来营造一个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征的教学情境。这个情境应该充满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并从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探究意识。同时,通过在情境中的实际应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将得到增强,他们将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鸡兔同笼”故事,并在课堂中创设“古代集市”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商人、顾客等,分别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能够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历史故事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散数学思维、探究数学知识提供良好环境,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往往只从书本或课堂上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而单一地进行传统文化理论教学很难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在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探究性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创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与历史背景。也可开展课外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开展课外游戏、课堂辩论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堂辩论活动,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时、分、秒”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比如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古人计时的方法,并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钟表的国家”,进而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可。在学习《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年、月、日”概念在古代的发展历程、演变过程进行查阅,并讲解闰年、平年的辨别方法。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既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来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张香《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天津教育》2023年第7期。

[2] 马建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实践》,《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35期。

[3] 田彦涛《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现代农村科技》2022年第6期。

[4] 李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1年第3期。

[5] 金广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