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计算机通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计算机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提升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计算机 通识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52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途径。然而,仅仅强调学习技术往往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要求。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对于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提升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单纯的技术培养往往容易忽略对学生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个体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计算机通识教育中融入这一理念,有助于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关注个人技术的发展,更应关心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通过传统文化对社会责任的强调,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认识到计算机科学应当服务于整个社会,促使技术发展更好地符合公共利益。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注重诚信,这对于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学术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而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对学术诚信有着深刻的启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学术道德规范。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与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团队合作有天然契合,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团队协作,推动团队整体发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形成共荣的团队合作观念,使计算机科学发展更具社会责任感。此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伦理问题愈加突显,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与伦理,为学生提供了深厚的道德基础,将这种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字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科技发展中审慎的态度,使其在技术应用中更好地考虑社会伦理和道德原则。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推动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可以培养学生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专业能力,有助于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在国家层面的发展。此外,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比较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化的多样性,这样的国际化视野既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也能够使他们更加开放包容,更好地融入国际文化交流中,不仅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这些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而且对于当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例如,儒家强调和谐相处、道家的变通灵活,都为学生提供了在解决计算机领域问题时的新的思考角度。通过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古代的哲学智慧与现代技术创新相结合,培养出更富有深度的创新思维。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综合思考和跨学科融合,这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计算机技术本身,还能够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跨学科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为创新的方法,培养他们对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成为教学中生动有趣的载体,通过讲解与计算机发展相关的文化故事,将历史人物与技术传承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渊源,激发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和热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古代计算工具的使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络。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内容,包括古籍、传统音乐、绘画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丰富的学习材料,这样的多媒体呈现方式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也可以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学习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途径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计算机软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在学习Windows画板软件的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习俗图”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涉及习俗、传统食物、服饰、活动等方面。以春节为例,可以通过绘制“习俗图”来展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舞龙舞狮、贴春联、拜年等,通过图形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春节的独特氛围和活动。

其次,还可以通过绘制传统建筑物的图示,展示中华传统建筑的特色,如绘制古老的庙宇、园林、传统民居等,并结合教学内容讲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文化含义。通过在Windows画板上进行绘制,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美丽和历史价值。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绘制传统艺术形式的图示,如中国画、京剧脸谱等,来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通过Windows画板软件,学生可以尝试模仿传统绘画的风格,体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够更直观、生动地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图像和音频素材,借助幻灯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呈现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书画作品、传统戏曲演出等,通过这些形象和声音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互动式教学,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传统绘画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实际绘画,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绘画的技艺,同时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进行讨论。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中,可以通过访问文化机构的网站、在线博物馆等,获取更广泛的传统文化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文献检索、网络调研,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分析的能力。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计算机科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如在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学作品的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文学作品的多媒体展示,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需求,通过这样的实践途径,中华传统文化与计算机通识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

3.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和计算机通识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整合在线教育平台上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许多在线教育平台上有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覆盖了古代经典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结合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方式既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又能够提供系统性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还可以通过整合在线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数字化展览和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许多文化机构和博物馆在网络上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展览,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文物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这些在线资源,通过虚拟参观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丰富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整合传统文化的数字图书馆和文献资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古籍经典等在数字化平台上得到了保存和公开,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文献检索和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等。

此外,利用在线社交平台进行学生间的互动和分享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创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收集的相关资源以及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结合点,通过互动和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整合专门的学习软件和应用。在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专门设计的中文学习软件,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中文写作、诗词鉴赏、汉字学习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计算机应用技能。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还需关注网络资源的可信度,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整合,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中华传统文化与计算机通识教育可以更加深度地融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灵活性强的学习途径。

4.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社区服务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借此机会深入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第一,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团队开发一个面向社区的计算机应用,如社区服务信息平台、文化传承互动应用等。在团队协作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体现团队的合力,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团结”等价值观相契合。

第二,通过社区服务项目促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仁爱”“助人为乐”等价值观,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传统价值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一个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项目,如为残障人士设计辅助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等。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机科学的社会影响力,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理念融入实际行动中。

第三,通过社区服务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特别是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相关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尝试为社区提供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这样的项目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够让他们深刻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还可以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孝道、礼仪、忠诚等。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发一个关于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互动应用,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同时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等实践途径,可以充分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使其与计算机知识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不仅能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通识知识,更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更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万华、梁云、郑婵《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第33期。

[2] 柳晨晨、李佳敏《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福建电脑》2021年第12期。

[3] 张银南、马杨珲《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探索与实践》,《智能物联技术》2021年第4期。

[4] 徐洪华、刘丹、李莉、呼琳《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10期。

[5] 柏翠《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方法探析》,《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

(徐有芳,1977年生,女,汉族,甘肃武威古浪县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