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多元文化交融,教育领域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德育环境的需求日益凸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弘扬正面价值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探讨了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了教学方式单一、目标不明确、核心理念缺失以及新技术冲击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包括营造德育环境、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强化责任意识教育。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品行修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传承文化,解决新技术冲击问题。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01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扮演着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的关键角色。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优良品行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价值观念下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既是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践行,也体现了当今德育改革创新的整体趋势。

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文主要剖析语文阅读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的意义和影响,研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最高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养成和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作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具体指导。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

语文阅读不仅是简单地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情感和道德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在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重挑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培养高尚品德的作品。这些文本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认知广度,更深入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和品性,给予他们全方位的提升。通过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观接纳,学生不仅仅是在文字中获取知识,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的阅读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种任务,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和塑造,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育的目的并非仅在于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情感品质,通过语文阅读这一载体,让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养分,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积极的成长之路。

2.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产生着深远影响。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更是其行为的榜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断践行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更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不断培养与完善过程。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种行为规范与品质展示,则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使之达到更高的水准。这种规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更加深了教师对自身职业规范的自觉认知,提升了其职业素养与修养水平。教师的行为表现和言行举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得到呈现,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品性形成。这种双向的影响,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端正高尚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化和学生品德的塑造,构筑了更加健康、稳固的教育生态。

3.有利于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和优秀作品,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接触丰富文化内涵的机会。这种深入阅读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语文阅读教学不仅限于文字本身,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了解到历史文化,更能感知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智慧。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更全面地理解并珍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语文阅读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融合发展。它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思维和表达上寻求创新,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活力。此外,通过接触不同文化,学生也将更好地认识、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从而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和谐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文化修养提升,更为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有着坚实文化根基的新一代。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当下,许多教师倾向于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和多样性,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单一乏味的特点,教学模式显得单调枯燥。教师常常以单方面的讲解为主,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充分的互动性和多样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这种单一模式的教学环境中难以保持积极参与,有可能产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因此,这种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在设定和达成教学目标方面存在模糊性或不足。这种情况可能表现在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宽泛、抽象,缺乏具体的分阶段目标和可量化的评估标准。结果导致学生难以准确理解课程目标和预期结果,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并评估教学效果。这种模糊的教学目标可能导致课程设计不够精细,无法明确识别出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希望学生达到的具体能力水平。学生也因此无法明确了解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以及每个学习阶段的预期目标。这给教师带来挑战,因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他们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此外,模糊的教学目标也会影响教学评估的质量。如果目标不明确,评估方式可能变得随意或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衡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成果。这将阻碍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无法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核心理念不够突出

核心理念的突出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为教师未能充分突显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念或重要主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问题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偏离或不够精准。特别是在教授经典文学作品时,教师可能未能深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或道德观念,使学生难以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削弱了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理解的能力,导致他们难以领会作者的意图,也无法在情感、思维和德育方面获得全面的启迪。这种不足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学生会仅停留在文本表面,缺乏对其中隐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更深层次的把握。这种情况下,教学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内涵,无法在学生心灵深处引发共鸣,也限制了学生在人文素养、价值观念塑造等方面的发展。

4.新兴技术时有冲击

虽然新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但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干扰,这或许导致他们对传统课堂中传授的语文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此外,电子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可能会挤压学生的阅读时间,他们更倾向于短时间内获取信息而非进行深度阅读。这会降低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力,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这种情况会使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深度阅读或思考。因为新兴技术的吸引力和便捷性,学生更愿意选择浅层次、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而非专注于文字的深度解读与体验。这对于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语文作品内涵的传统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塑造优秀品德,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出贡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当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树立积极向上的品德观念。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应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从而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让良好品德成为他们行为的榜样。其次,教师在选择课堂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挖掘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和积极价值观,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深层次的道德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传达知识,更是一种品德熏陶,通过讨论、分享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内心思考,引导他们在心灵上更加丰富、感悟更深。同时,教师也可借助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来强化德育环境的营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德育讲座、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等,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深刻地感受道德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情怀。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着眼于塑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包括加强对学校价值观念的宣传教育、校规校纪的建设以及校园文化的营造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循。

2.以课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通过小学课文中塑造的榜样人物或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榜样人物的积极品质。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描述了小荷即使受到困境的挑战也能顽强地生长。教师可以通过对小荷的品质和生长状态的讨论,引导学生领会小荷所展现的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教师还可以选择其他课文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如《童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快乐童年的重要性以及勤奋、纯真、乐观的态度对自我成长的促进。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解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榜样人物的品质和所展现的积极态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榜样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在情感、思维以及道德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启迪,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向优秀的榜样学习,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态度。

3.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教师能够向学生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与强调。以《三字经》为例,教师可以从中提炼“礼仪廉耻”等教育理念,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引导他们培养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传统节日庆祝、书法、绘画、戏曲表演等。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加深对其的认知和情感联系。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相关文化资料和视听内容,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魅力。这多样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融入了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强化责任意识教育

教师在塑造德育环境方面,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德育讲座、志愿服务和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延伸,更是对道德力量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体验。通过参与实践,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情怀。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塑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加强学校价值观念的传播教育,建设明确的校规校纪,以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这些举措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循。通过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将在实践中更深入地领会道德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将良好的品德观念融入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出积极向上、充满爱与责任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的人。

综上所述,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多样化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核心理念,应对新兴技术冲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通过营造德育环境,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并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责任意识教育。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包容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郭秀梅《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路径》,《亚太教育》2023年第11期。

[2] 吴菁《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路径探究》,《甘肃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3] 汤艺欣《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11期。

[4] 侯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17期。

[5] 张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6] 杨陶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3期。

(王文刚,1980年生,男,山东济南商河县人,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