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历史底蕴。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和意义,并探讨了相应的渗透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智慧和价值观念,将其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数学教学的文化内涵,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渗透传统文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选择不当、教学方法偏重传统、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等,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教师面对的重点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1.课程内容选择不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存在着课程内容选择不当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文化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一些教师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都纳入教学内容中,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冗杂,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选择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的年龄不符,或者与他们的兴趣无关,会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抵触心理或使其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此外,传统文化是深厚而复杂的,教师对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当,也容易导致学生对两者之间关联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教学方法偏重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与现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脱节。例如,在教授数学计算技巧时,如果教师仅仅依赖传统的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的方法,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厌倦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过度偏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多样性,使得部分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学习帮助。此外,若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统的固定模式和答案,可能会抑制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限制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多以简单的图片展示或文字说明方式呈现,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感受,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另外,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些表面的概念。且教师采取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设计富有乐趣的游戏、进行角色扮演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1.渗透传统文化,培养综合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融合传统文化的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古代数学家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着作的代表,其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为现代数学教学提供宝贵的启示。通过讲解《九章算术》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例如,《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着作之一,其中的问题涉及天文历法。通过讲解《周髀算经》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在天文学等领域的应用,加深他们联系其他学科学习的综合素养。

2.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数学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思维的整体性和辩证性,尊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从而深化对数学内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通过引述古代智者的经典语录或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数学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这样的渗透使学生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知行合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讲解单位换算时,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及其转换关系。这样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规律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3.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然而,教师通过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应用场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价值观念。教师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民族的文化,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此外,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音乐等。教师将这些艺术形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够为他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美感和创造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融合教学内容,丰富学习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精心选择适当的数学知识点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融合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接着引入圆的周长的概念,即围绕圆边界一周的长度。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示意图和实物展示。随后,教师可以介绍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C=2πr(其中C表示周长,π约等于3.14,r表示半径)。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计算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在介绍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融入与圆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可以讲述圆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如代表团结、完整和和谐。此外,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对圆的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丰富他们对“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的认知。

2.利用教学资源,强化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结合互动游戏形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体验、思考和探索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表内乘法”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如互动软件或在线教育平台,创造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展示古代中国的乘法研究路径和乘法的变迁历史,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乘法表的性质和应用,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乘法表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数字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乘法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联系起来,并为学生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算盘,让他们进行操作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此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九九乘法口诀比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记忆乘法表,并进行口算练习和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技巧或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乘法表。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乘法表的性质和应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这一知识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探究和反思,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学元素,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并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联系起来。在讲述故事时,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宫殿、庭院以及传统园林,强调这些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形状。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还能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游戏,鼓励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切割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碎片,学生需要根据形状将碎片正确拼合在一起。在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展示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让学生观察画中的建筑、庭院等元素,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作活动。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中国传统园林的平面布置图,要求使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表示建筑、花坛等元素。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计算每个元素的面积和周长,并合理布置在园林图中。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4.组织数学活动,感受文化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使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以五年级上册中教材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在介绍多边形的面积之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建筑或传统艺术中使用到的多边形图形,如宫殿的平面图、传统绘画中的花纹等。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接着,教师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例如多边形是由直线段构成的封闭图形,并且每个顶点都与其他两个点相连。接着,重点讲解如何计算正多边形(如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测量的方式,例如使用尺子测量边长和高度,然后应用相应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之后,教师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多边形的图片或平面图,并要求他们计算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多边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同时,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题目中,例如让学生计算中国传统庭院的花坛区域的面积或中国传统建筑中某个房间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解决问题。让他们一起观察图片或平面图,讨论并确定计算面积的方法,然后共同计算并核对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纸张、颜料、剪刀等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多边形作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让他们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运用融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数学活动等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这种渗透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家长》2022年第25期。

[2] 马建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实践》,《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35期。

[3] 司发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4] 兰存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A5期。

[5] 王晓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6期。

(张吉琼,1977年生,女,汉族,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