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区域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深化,代表着我国市场竞争进入良性发展的新层次。通过优化企业各自的发展成果,进行产业内部的对接,提高生产水平,促进企业转向科学化水平。协同创新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常态,而技术型人才则是迸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将高校人才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各企业生产工序对接,才能确保订单式培养模式获得效果。订单式培养模式则是将企业和市场需要与培养技能紧密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市场的刚需产业,更应作出探究。

1 对高校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深化教学成果,提升专业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经过口头传授,然后布置学生任务,便草草结束。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用。大部分学生如果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具备实践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专业的系统性认知,学校开发的也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的空泛知识,无法帮助学生建立与社会的联系。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课本上的,并没有及时与市场进行接轨,导致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旧的学习层面。例如:学习高压泵的调节这一阶段的知识时,学校并没有对接社会高压泵新研发的处理装置和操作技能,而是停留在十年前的高压泵引线、对电流的判定以及调节阀门等装置的知识。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只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无法胜任工作,因此,出现企业人才短缺的情况。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围绕着高校人才与企业的供需矛盾,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接触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更快的对社会需求进行了解和消化。

1.2 促进教学效率,打响专业品牌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常被错误的认知,对其在社会的需求价值估计过低,与其他分支学科一般并不被重视。而大多数学生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以至于在社会上主动跃过该专业去寻找其他工作,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成果不高。另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实习过程中通常选择伪造实习报告,从而拖垮了整个专业的质量。而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进行课程的最佳设计,并结合本专业优势,发掘出鲜明的特色,从而吸引整个学校专业的注意,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常规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机械设计等方向,传统课程只是将它们的基础概念进行划分,而进行订单模式可以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而进行精准分析,激发创造力。譬如通过开发机械制造与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利用车间实践与研讨会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零部件的具体影响,然后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促使学生研究机械制造部件的最优效果,研发出超前的机械制造方法,在市场需求中发挥更大效用。

1.3 契合培养要求,增进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中,由于专业被定性为高度集中的封闭式教学,又带有实验性质的管理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学生很少与外界接触,也鲜少接触文艺活动与社会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电气试验、机械试验等研究时闭门造车,缺乏必备的交流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入社会岗位以后,也经常无法调整自身情绪,导致工作出错,效率不高。而进行订单式模式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共同交流,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正确的培育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交流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全方位素质。经过实践模拟工作过程,梳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舒服的工作,促进创造力的提升。

2 对高校人才进行订单模式的主要任务

2.1 企业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

依据协同创新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平等互助的观念,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引进相关需求概念,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根据企业的部件需求细分,让不同学生完成每个部件的创造,在合作中互相分配任务,达到最优效果,促进订单效率的提升。企业需要建立“1+3”对人才培养的定制模式。“1” 指的是第一年完成本科生的教学主要任务,“3”指的是后3个学年根据企业当年的实际发展需求方向,将教学导师和企业导师集中起来,共同为学生打造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方案。从而研究具体的课程精准方向和优化方案。在现阶段的市场来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更多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企业可在后三年根据市场工业的需求变化,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规划。

2.2 企业需要制定良好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应该将人才学习的情况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特点进行结合,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所开发的课程不能忽视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直接转向企业需求的相关知识,否则学生将会异常吃力。另外,企业制定的课程应是循序渐进型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划分阶段,而且注重对学生的其他技能培养。因此,企业应将培养其他技能课程的上课比例与实践操作课程比例进行划分,对课程选用的方法进行探索。

2.3 企业需要拥有良好的导师团队

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在学生中合理配备教学导师和企业导师,争取保证每位学生导师比例均等匹配,并且对导师和学生的契合度进行调研。对合作效率不高的师生及时进行调配,并且在导师中划分等级,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划分等级,进行匹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

2.4 企业需要构建定制式的培养模式

这里主要涉及3个大的方面,首先则是企业需要营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例如:对学生每部分的技能进行综合考核,在进行企业选拔的过程中,根据综合评分进行淘汰。二是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包括新型的科学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例如:建立科学化的信息监督制度,对导师的培育知识进行导师间的讨论,并作出研究报告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让学生交流学习,针对有导师知识错误或者怠慢效率的情况学生可及时汇报,进行处理。三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制度,争取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可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态度、实践成果、以及创新性科学成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对具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可加分,对综合分数最高的给予鼓励表扬。

3 对高校人才进行订单模式的具体策略

3.1 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巩固

在“1+3”的定制培养模式中,不断深化系统性需求的内容,逐步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第1 学年可以不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而是简单的学会英语、计算机等必备的技能并夯实。而后3学年有阶段性的将企业需求细分,例如:企业的需求是提炼钻石,加工工艺品,就可以通过工序过程分解,划分成系统性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全程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系统性的人文知识,并将专业基础课程、定制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统筹兼顾,提升学习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增加对该企业生产工序的宣传和企业文化宣传的力度,促进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积极性,进而缩短进入企业的转换周期。

3.2 优化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这一过程,主要需要优化两个方面,首先从教学内容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反映教学知识与人才需求,建立企业和人才协同合作的桥梁。针对协同企业的岗位特点,定制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例如:指导机床的工作原理、指定形状零件加工工艺等。增加与协同企业配合的专业技能训练课,增加学生手动操作的实践课程,手把手进行专业指导。在课时分配上,压缩专业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课,评价得分也是实践课程占分最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运用订单式教学模式的方法,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通过匹配学生和专业需求的契合度,在课堂学习时尽早接触实战演练知识,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缩短应聘周期,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社会刚需的基础上,更应进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