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茜,陈诗芬,龙洋,汪文勇

(湖南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而对大学生的学业进行合理增负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内涵

1.1 合理增负不是加压而是提质增效

学业增负,顾名思义,就是增加学业负担,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通常是给学生压扁担,通过加重学习负担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家长和教师所期待的程度。当然,给大学生增负,决不能简单、片面地理解为三增三减——增学分、增课时、增任务,减自由活动、减兴趣爱好、减可利用时间,而是要聚焦社会现有需求所要求的创造性、高水平和挑战度。 简而言之,对大学生增负,不仅仅要把眼光放在大学生学业的数量上,而是更要关注其学业的质量,目的是使大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促进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归根到底,大学生合理增负就是让大学生真正回归到其本职任务上来,也就是作为学生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2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方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理念,总的来说有三层含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方向。

一是增强学生学业的挑战度,大学生的增负最终是为社会服务的,其增负的角度绝不能是简单地在原有条件上量的增加,综合实际需求的质的提升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劲和专业志趣。 大学生的增负,并不是单纯地让教师通过增加作业、增加课时来为难学生,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要求展开,让学生以高积极性和高主动性加入增负中来。 有志趣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成绩。

三是大学生的合理增负要求不只是学业负担的增加,还有学业评级机制的科学重构。要通过全面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结果考查,允许大学有一定的淘汰率。

2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量在增长的同时,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对高素质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会更加强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 这种转变必然要求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到大学生微观个体上,对大学生的学业进行合理增负既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观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观念的应有之义,重视和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加压培养,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转变的基本需要[2]。

2.2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是高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与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对人才素质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愈加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高校课堂高水平的优质课程和挑战性较大的课程数量较少,多以非挑战性课程为主,传授的知识偏重理论基础知识,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的现实往往是脱节的,课堂总体上来说比较轻松,导致部分学生也没有压力和动力去主动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培养专业技能。现实中,一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只知道一些基本的书本知识,而且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理论无法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60%上下徘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胜任岗位任职要求,那些不擅长专业学习或者就读期间没有形成过硬专业能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该专业的就业岗位。 究其根本原因,也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给学生施予的学业压力不够、毕业要求不严、学业负担过轻所致。

2.3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是更好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也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3]。 上述所说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落实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上来。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优良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优秀的师资,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而这一切最终都会体现在学生的学业上。不管这个学业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一定的质和量的要求。 过低质和过少量的学业显然是质量水平不高的学业。高校要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要对大学生的学业合理增负,要增强学生学业的挑战度,增加学生在学业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让大学生真正回归到其本职任务上来,也就是搞好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和本分,对于刻苦努力的学生要予以激励,对于懒散、敷衍的学生要给予处罚,高校要允许一定的淘汰率,改变大学严进宽出的现象,要使大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负责。

3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的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激发主动增负的活力,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大学生增负需要从大学生这一主体上下功夫,提高其思想认识,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自我施压、主动增负,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增负的效果最大化。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第一,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需要不断在引导中得到增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最多的关注,在学习自己所需所爱所用的课程时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带来学习效率极大的提升。

第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力量能够比一般的教化更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并不是单纯地靠语言来教育人们、靠书本来引导人们,而是在实践中带给人最现实最客观立体的美好[4],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去追求榜样的行为和意志。 大学生的年龄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学习能力强,吸收能力强,在一个集体中树立一个榜样,会使绝大多数人都学习榜样。 同时,正值青春的他们也是争强好胜的,看到同辈的人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自己必然不甘落后,于是更加严于律己,不断成长。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改变大学生怠惰的心理,增强其内在动力,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增负。

3.2 高校要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

每一所高校都要有适合自己本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将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确立为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原则[5]。但现在部分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现象,为了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和升学率,往往会降低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和标准,与高校原本的培养标准和要求背道而驰。 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就必须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结果考查。

建立健全学分制度、辅修专业制度、跨专业选课制度、优秀毕业生荣誉学位制度和小班化教学制度等,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促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要提高对学习过程中状态的要求,对缺课、旷课、逃课、代课、上课睡觉等违纪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大大加强,减少学生投机取巧的行为。同时严格期末考试要求,从而减少出现平时不学习,旷课、水课的学生在考前冲刺一下就能过关考试的情况。此外,还要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关口,坚决废除清考制度。 还可以引进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提高对大学生毕业的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学术不端的问题,保证本科课程和毕业作品的质量,真正把内涵建设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重要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并且可以将这一部分的付出和成果作为学习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并配套进行学分奖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生的学业增负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各项政策去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有清晰的育人目标。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为建设蓝本,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改善薄弱环节,补齐教育短板,再结合各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6]。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除了专业课程外,还可以将学年作品、 大学生必读书目、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划作必修课程范围,改变其不受重视、不受维护的尴尬处境,将原本被忽视的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健康教育等重新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学科建设,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和进修,优化知识结构,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其次要加强教师对教与学的深层次理解,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水课”变成“金课”,吸引学生从随意混课的敷衍回归到课堂中来;最后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要让科研和教学各归其位,各尽其职,然后又相互促进,鼓励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在职称评定、人才评价上加大教学的权重,让潜心教学的教师能获得应有的肯定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