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王华伟,龙莉,陈元晓,张延洁,吴艳瑞

(1.昆明医科大学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系,云南昆明 650500;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云南昆明 650032)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极大的重视,各高校均采取措施或制定相应的制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传统的思政课堂,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观点和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就是课程思政。简单地说,课程思政是指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标。

医学教育以培养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为目标,医学人才不仅要医术精湛,而且要仁心仁术。因此,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思政教育极其重要。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被定义了医学“五术”新内涵,即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1]。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2]。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基于《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从学校、部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途径的探索和分析,期望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可持续性框架构建,为其他医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思路。

1 昆明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实施保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落地生根,昆明医科大学结合学校实际特别制定了《昆明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昆医大〔2020〕117 号)。

1.1 指导思想

昆明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导,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达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是主力军,课程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全力用好教师、课程和课堂这三个主要教育和教学环节。学校从政策、制度、经费等各方面全力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打造具有中国眼光、省内一流、医学气质、昆医特色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总体目标

学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感受到医学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教育功能,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打造学生真心喜爱、 终身受益的精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师和教学团队; 形成具有昆医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支撑机制和策略。

1.3 基本任务

(1)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昆明医科大学2019 版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分制改革和专业认证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制定学校课程育人工作方案。紧密结合“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通过科学归总思政元素和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展现和利用,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的相辅相成。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是,高质量的思想品德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认知能力教育、知识传授教育和技术培养教育,最终稳固校园课程思政教育的阵地角色。

(2)分类指导。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头脑;制定各类课程集体备课制度,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针对专业类课程,要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机合理科学地拓展专业课程的育人广度、深度和温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

针对医学实践教学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借助学校生命科学馆、校史馆、临床技能中心等资源进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医德情感,发挥学校各类载体的思政教育功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特点,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感悟、锻炼成长,最终实现课堂转化培养目标。

1.4 实施保障

首先,为了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工作,学校从政策到制度都全面保障。通过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必备内容。同时,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明确教学纪律要求,落实听课制度。

其次,教师作为开展课程建设的重要主体,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也是重要保障。学校建立常态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具体实现路径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专题学习等。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医名师、学者、优秀校友等走进校园思政理论讲台,丰富学校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渠道。最后,学校也将投入专项经费支持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接受师生监督,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发挥最大效益。

2 基于医学“五术”新内涵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医学细胞生物学》结合医学科学的特点,探讨细胞生命现象和规律。该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各个方面,例如辅助生殖技术涉及细胞的生长、发育、分裂、分化、死亡等所有生命活动,与《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该课程是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医学本科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在本校开设在大一年级。《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对学生今后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作用[3-5]。基于昆明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设计包括5 个方面,由此构成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框架。

2.1 选定研究对象和资源载体

以《医学细胞生物学》授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即医学本科各专业学生。课程思政资源以课题组前期创建的速课平台为载体,具备便于教师向学生分享使用、学生便于向教师反馈的优势。

2.2 构建案例库

基于医学“五术”新内涵,挖掘符合新内涵的思政元素。准确把关纳入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涵盖科学技术、人文素养、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向。通过集体备课、思政学习等方式,找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最佳的融入切入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题组前期已经建立基础医学《医学遗传学》案例库,为构建《医学细胞生物学》案例库提供经验[6]。

2.3 课堂转化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主体课堂的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课堂转化也是重要内容。《医学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与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值得深入讨论和学习的内容。结合主体课堂教学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或校园科普等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协助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统筹、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2.4 线上讨论

线上讨论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途径。有效的线上讨论可以作为形成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支撑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案例库,构建线上论坛讨论主题和学生相互提问等讨论活动,一方面,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案例所蕴含的思政精神和思想。通过线上讨论的实施,辅助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2.5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针对各个建设环节和实施路径,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办法,实现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的多维评价机制,全方位反映课程思政建设各个环节和主体的思政育人实效。基于评价数据,判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并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可持续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框架。

3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基于本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以上《医学细胞生物学》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将严格按照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多种实践路径和多维评价机制,使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发挥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之际,对于学生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这也将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落实,同时为其他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