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风,曹永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婴幼儿期是肛瘘的高发期之一,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6∶1。有文献[1]报道,0.5%~4.3%的肛瘘和肛周脓肿患者为儿童,多发生于3个月~3岁以内的男性幼儿。婴幼儿肛瘘的发病特点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治疗方式不尽相同。本文整理了近15年来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方法,并阐述如下。

1 保守疗法

柏连松教授[2]认为,小儿肛瘘乃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且六淫湿热之邪侵袭,内伏外发而发病。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为防止切开导致小儿肛门畸形,甚至臀部不对称,或者肛门失禁,主张小儿肛瘘不宜过早手术,宜中药治疗,控制感染,减少复发,促其自愈。针对小儿肛瘘的病因病机,柏教授以清泻内伏之湿热胎毒为主旨。首选药物为土茯苓,取其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另外常选用清热利湿、解毒消痈的黄柏、虎杖、鹿含草等药。陆金根教授[3]也认为,随着患儿免疫功能在3个月后逐渐改善,部分出生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肛瘘有自愈倾向。故对于新生儿肛瘘,短期内又未反复发作者可行保守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在治疗中,鉴于临床上肛瘘患儿常有腹泻、大便不成形病史,2位教授均主张注意小儿脾胃功能的养护。

同时,婴幼儿具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等生理特点,故其创面修复能力强,组织功能恢复较快。黄乃健等[4]发现小儿肛瘘有自愈的病例,故采用肛瘘膏注入肛管,使药物敷于肛瘘内口区,在药物的作用下使内口自行闭合,从而达到治愈肛瘘的目的。黄小珊等[5]报道使用仙方活命饮加减(穿山甲4 g,天花粉、金银花各9 g,甘草6 g,乳香、没药、陈皮各9 g,白芷、赤芍、当归、皂角刺各6 g,防风、贝母各6 g),煎水浓缩至100 mL,熏洗15 min治疗小儿肛周脓肿25例、肛瘘23例,同时用药汁局部熏洗、坐浴,并用二黄解毒软膏外敷,以消肿解毒、活血化瘀生肌。其中获随访的44例患儿治愈21例,脓成11例,好转2例,无效10例,复发肛瘘0例,证明保守治疗有效。且也有国外学者[6]认为,婴幼儿肛瘘患者药物治疗要优于手术治疗,且复发几率较低。

2 手术疗法

2.1 一次性切开法 此法适用于单纯的瘘管。一般用球头探针自外口探入至内口处,沿探针切开瘘管至内口,修剪内外口处,保证引流通畅。周守之等[7]对小儿肛瘘合并肛周脓肿者采用一次性切除根治术治疗小儿肛瘘150例,全部病例无明显出血,无肛门缺损、黏膜外翻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术后回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杨光等[8]采用一次性切开术治疗小儿低位肛瘘及低位复杂性肛瘘37例,获得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无肛门功能异常及后遗症。

2.2 切开挂线术 主要适用于内口位置较高的患儿。即从外口处探入球头银丝,在手指的引导下,将银丝从内口处探出,划开内外口之间皮肤,后在内外口之间引入橡皮筋,将括约肌收紧后用7号线固定,以防滑脱,后修剪外口以利引流。但是切开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单纯性肛瘘也有报道。谢天红等[9]采用挂线疗法治疗小儿肛瘘28例,2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挂线在7 d左右脱落,高位单纯性肛瘘挂线在10 d后脱落。疗程7~14 d,平均9 d,均获痊愈。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正常,无肛门狭窄、畸形及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随访2年无复发。

2.3 一期切除缝合术 此法治疗婴幼儿无明显感染的单纯性肛瘘报道较多。即探针探明内口后,沿探针钝锐交替游离至内口,完整剔除瘘管。彻底止血后,用可吸收线缝合直肠黏膜层、肌层、皮下及皮肤,不留死腔。刘凤英等[10]采用一期切除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肛瘘32例,术后注意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结果一期治愈30例,治愈率93.8%,2例因切口轻度感染在近内口部裂开,经伤口换药痊愈。2例出院后3个月内出现缝线反应,经理疗痊愈。无1例出现肛门功能障碍。还有学者报道采用V型内口缝合切缝术治疗小儿肛瘘取得成效。即探针从内口探出后,沿外口做梭形切口,切除整条瘘管管道及周围炎性增生组织,修剪内口成V型,用可吸收缝线连续作黏膜下缝合,关闭内口,间断全层缝合创腔,彻底消灭残腔。

2.4 拖线疗法 该术式适用于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的支管道。术中探明瘘管走行,先将主管道切开,对于所有支管道分别在其远端作一切口,在支管道内引入10股医用7号丝线,丝线两端打结呈松弛环状。术后换药时清洁丝线后可在接触管道的丝线上局部使用提脓去腐药,根据分泌物情况和瘘管创腔大小逐步拆除拖线,适当联合垫棉压迫促进创腔愈合。不少医生采用该方法治疗单纯性肛瘘也取得较好疗效。

2.5 经直肠内瘘管近段切除术 该术式适用于肛瘘的瘘管形成初期(3个月内)局部无急性炎症的单纯性瘘管。术中探明内口后,环绕内口小梭形切开黏膜,游离近端瘘管达到括约肌肌层内,尽可能深游离近段瘘管并切除之,远端断端用可吸收线缝扎,括约肌层、黏膜层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留死腔。张学军等[11]报道了110例经直肠内瘘管近段切除术的小儿肛瘘患者。结果110例患儿中有99例术后肛瘘完全愈合,占90%。8例患儿术后3个月内残余的远段瘘管仍有间断性的渗液,但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减轻,同时复查无肛瘘内口复发,此类患儿占总例数的7.27%。3例患儿术后7 d局部形成明显的肛旁炎症,导致原肛瘘内口复发,手术完全失败,占总例数的2.73%。该方法临床报道有效,但操作难度较大,对术者要求较高。

2.6 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ADM)治疗 该方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瘘管。术中探清瘘管并清除坏死组织后,将ADM补片修剪为合适的形状,填塞瘘道,并用可吸收线将生物补片固定在直肠黏膜下,游离或不游离缝合内口。复杂性肛瘘将每根瘘管分别予以填塞,外口敞开。

3 术式探讨

对于婴幼儿肛瘘的治疗讲求及时有效。由于患儿年幼,括约肌相对薄弱,故要求术中操作精准,无需切除过多组织。采用一次切开术进行治疗单纯性肛瘘,具有缩短疗程,引流畅,换药方便的优点,但有可能会出现轻度肛门闭合不全和不完全性失禁等后遗症。婴幼儿肛瘘均采用切开挂线术,虽可避免括约肌受损,防止肛门变形及失禁,但其橡皮筋的慢性切割所致的疼痛较剧,且换药不方便。对于无明显感染的单纯性肛瘘采用一期切除缝合术,具有切口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的优点,但易发生切口感染。因此,不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均应积极控制及预防感染,术中注意严密缝合创面,不留死腔,术后控制排便。经直肠内瘘管近段切除术具有微创、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优点,但目前仍存在约8%左右病例术后有残余的远段瘘管不愈的问题,3个月后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且操作难度较大,较之其他术式不愈率较高。拖线疗法具有组织损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患儿换药时配合度较差,操作难度略大。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治疗各种类型小儿肛瘘操作简单,可反复治疗,但不适合有脓肿或感染灶的肛瘘,且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总之,小儿肛瘘治疗的关键在于处理内口,并注意保护患儿肛门功能。在术前,有腹泻病史的患儿应纠正腹泻,尤其母乳喂养的婴儿应改为配方奶以控制排便次数。同时对于复杂性肛瘘或复发者应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肛周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灶,发现潜在病变。必要时需结合内窥镜检查排除炎症性肠病的可能。

[1]C.Festen.H.van Harten.Perianal Abscess and Fistula-in-Ano in Infants[J].Journal of Pediatric Suegery,1998,33(5):711-713.

[2]王昱.柏连松教授治疗小儿肛瘘经验撷要[J].甘肃中医杂志,2009,22(10):18-19.

[3]何春梅.陆金根辨治婴幼儿肛瘘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3):7-8.

[4]黄乃健,孙洪生.肛瘘膏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22(5):9.

[5]黄小珊,张锋,王奕,等.婴幼儿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4):386-388.

[6]Myles B.Abbott.Surgeons Say No to Surgery for Perianal Abscesses in Infant[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07,120(3):646.

[7]周守之,王强.150例小儿肛瘘的手术治疗[J].重庆医学,2009,37(9):1141-1142.

[8]杨光,查鸿博,孙尚颖,等.手术治疗小儿肛瘘48例[J].中国校医,2006,20(1):46.

[9]谢天红,姜松五.挂线疗法治疗小儿肛瘘28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49.

[10]刘风英,李贵信.Ⅰ期手术切除小儿肛瘘32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3):43-48.

[11]张学军,张欣,牛爱国,等.小儿肛瘘经直肠内瘘管近段切除术110例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