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强康美清

肝脾并调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患者血浆生长抑素、神经肽Y水平影响

张建强1康美清2

(1 内蒙古包头市蒙中医院,包头014040;2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漯河462002)

目的 观察肝脾并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生长抑素(SS)、神经肽(NPY)水平影响。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调肝理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和评价患者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SS、NPY水平变化,另选32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疗效优于对照组(72.09%)(P<0.05),血浆SS、NPY水平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脾并调法对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调节血浆SS、NPY分泌异常情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脾并调;生长抑素;神经肽Y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的功能性肠病,其中精神因素受到广泛关注,临床中医药治疗发挥了一定的优势。笔者从肝脾并调论治,并观察对“脑-肠轴”系统中SS、NPY两种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会议IBS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D-IBS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1]。选取D-IBS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18~50岁,平均(33.17 ±10.5)岁;病程1~7年。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17~55岁,平均(33.26±10.2)岁;病程1~8年。选取健康体检无胃肠疾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6±10.7)岁。3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不能回访者不纳入观察范围。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自拟调肝理脾方,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据病情在基础方上辨证加味。基本处方:柴胡12g,炒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6g,煨木香12g,葛根6g,炙甘草6g。气郁甚者加佛手9g,香附9g;湿甚者加用茯苓15g,薏苡仁20g,黄连9g;腹痛甚者加用延胡索9g,吴茱萸6g;肾阳虚者加用肉桂6g,炮姜12g,当归9g。

对照组患者服用得舒特(匹维溴铵,法国苏威制药公司生产,50mg/粒)每次50mg,每日3次,饭后口服。

2组均6周为1个疗程,治疗中均同时配合心理疗法,口服药物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1.3 指标与方法 观察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大便的次数及性状,临床症状的变化。患者血浆中SS、NPY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SS、NPY放免药盒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放免技术中心提供(批号:080912)。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1]制定,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舌脉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无效:症状无减轻,大便次数、性状及排便过程异常无改善。治疗有效者随访3个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2.2 各组血浆中SS、NPY水平比较 见表2。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PY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2组在治疗后血浆SS、NPY水平均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在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VIP、NPY水平比较 (±s, pg/ml)

2.3 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情况 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者复发2例,复发率12.5%,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55.56%,说明调肝理脾方治疗D-IBS疗效较为稳定。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在中医学归属“腹泻”、“腹痛”等范畴。究其病因病机主要涉及肝脾不调,一方面,肝脾同居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之枢,升降相合则受纳、运化功能正常,有赖于肝之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若情志不畅,肝失条达,乘脾犯胃,则见腹痛,腹泻、腹胀、泻后痛减诸症;另一方面,肝体阴而用阳,肝内阴血充盈依赖脾胃化生之气血,则疏泄功能条达,又有助于脾胃运化、气血化生。故治疗上肝脾并调,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补脾燥湿以治土虚,《汤液本草》谓“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能除”,且白芍味酸能养肝血,配白术于土中泻木柔肝;防风可搜肝气而疏肝郁、升阳气而醒脾,且有风能胜湿之功,东垣谓防风“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陈皮辛温理气燥湿醒脾,尚能行气止痛,木香在《本草纲目》谓“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煨则止泻,加用葛根以鼓舞脾胃之气,升阳而止泻。诸药相合,使脾健肝和,气机调畅,泄泻自止,治疗结果显示,肝脾并调能有效治疗D-IBS,总有效率达90.7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发现复发率低,疗效稳定。

胃肠激素属于脑-肠肽的范畴,可在不同层面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运行,与全胃肠动力都有关系。其中SS、NPY亦是在IBS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的胃肠激素,SS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胰岛D细胞以及散处于消化道黏膜,可抑制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2],但我们的研究发现D-IBS患者血浆SS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P<0.05),这可能因SS升高仍不足以抑制肥大细胞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肠道呈现出运动占优势的症状——腹痛、腹泻等[2]。另一多肽NPY主要由回肠和结肠L细胞分泌,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抑制作用,本观察发现,D-IBS患者血浆中NPY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从而不能发挥其抑制作用致胃肠运动分泌增加而腹泻。经自拟调肝理脾方治疗后D-IBS患者的血浆SS和NPY异常水平趋于正常,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该方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平衡,起到良好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肝脾并调论治D-IBS,有较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对患者血浆中SS、NPY水平有明显的影响,机制有待于从其他方面进一步研究,并扩大临床使用。

[1] 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65-67.

[2] 张茹.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VIP及SS的含量[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41-4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79

1672-2779(2012)-16-0112-02

��苏玲

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