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霞 陈筱琪(台州市中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也称亨-舒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并以广泛的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为其主要临床特征[1]。常发于儿童,学龄期儿童好发,秋冬季节多发[2]。中医学中并无过敏性紫癜这一病名,明代医家陈实功所着《外科正宗·葡萄疫》中首先提出“葡萄疫”的名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紫癜,归中医学“血证”范畴。此外,中医古籍记载的 “紫癜风”“肌衄”“血溢”等亦与本病相似。

陈筱琪主任中医师是台州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三十余载,擅长诊治小儿多发病及各时行病,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方面具有独到见解。陈师认为本病的病因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责之于小儿本身体质,小儿素体正气亏虚,外因则责之于风、湿、热、瘀等邪,邪毒侵犯,外郁肌腠,内闭营血,毒热壅盛,血热妄行,外溢肌肤,邪伤于络,则发为紫癜,邪犯肠胃、肾脏、关节等部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陈师治疗本病从“风”“血” “湿热”三方面着手。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从“风”论治——疏风清热,解毒凉血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卫外不固,易感受风邪。外感风热之邪,郁于皮肤腠理,热盛迫血妄行,溢于脉外,则发为紫癜。临床所见患儿发病之初,大多伴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皮肤紫癜色鲜红,时隐时现,对称性分布于下肢及臀部,略高出皮肤,或伴发热,或伴瘙痒,或有腹痛,或伴关节肿痛、咽痛等,舌质淡红或略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故陈师随证选用消风散加减,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凉血。

病案:尚某,女,9岁,2017年10月13日就诊。家长诉发现患儿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3天,逐渐增多,3天前有发热,目前热已退,咳嗽咳痰,咽红,无明显关节肿痛,无行走困难,无腹痛,无便血,无尿红,无嗜睡,无烦躁不安,纳食可,小便偏黄,大便秘结,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尿常规正常。处方:防风10 g、 荆芥10 g、牛蒡子10 g、蝉衣5 g、紫草20 g、丹皮10 g、赤芍6 g、茜草10 g、浮萍6 g、浙贝母10 g、山药10 g、茯苓10 g、甘草3 g,7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儿多休息,合理饮食。二诊:10月20日,服上方后,患儿双下肢皮肤紫癜鲜红稠密,咳嗽减轻,大便转润,纳食一般,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处方:上方去浮萍、牛蒡子、浙贝母,加生地黄10 g、当归10 g,再服7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儿多休息,合理饮食。三诊:10月27日,患儿双下肢皮肤紫癜较前明显消退,无咳嗽咳痰,大便正常,纳食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滑。处方:上方赤芍易白芍,加白茅根15 g,此后,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服用1个月,随访半年无复发。

2 从“血”论治——凉血活血

紫癜发病不离于血,血热血瘀均可致本病发生。血热者,热毒外侵肌表,内犯脏腑,使脏腑气血运行逆乱,络脉不和,陈师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替,水牛角凉血清心解热毒;生地黄凉血滋阴生津;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血瘀者,离经之血溢于脉外,则皮肤骤见青紫或鲜紫色瘀点瘀斑,此起彼伏。瘀血不除,阻碍气血运行,会致患儿皮肤粗糙、肌肤甲错,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陈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方中熟地黄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白芍养血益阴,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并可配伍选用茜草、仙鹤草、紫草、黄柏、丹参等入血分的药。

病案:杨某,男,8岁,2017年12月6日就诊。家长诉发现患儿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2天。患儿皮肤粗糙,无明显关节肿痛,无行走困难,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腹痛,无便血,胃纳差,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弱。处方:桃仁6 g、茜草10 g、蝉衣5 g 、紫草20 g、黄柏5 g、赤芍6 g、丹参5 g、 山药10 g、茯苓10 g、甘草3 g、炒山楂10 g,7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儿多休息,合理饮食。二诊:12月13日,服上方后,患儿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稍减,皮肤如前,纳食稍增,舌质红偏暗,苔薄,脉细。处方:上方去黄柏,加仙鹤草20 g、当归10 g,再服7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儿多休息,合理饮食。三诊:12月20日,患儿双下肢皮肤紫癜较前明显消退,纳食一般,舌质红,苔薄,脉细。处方:上方去蝉衣,加炒白芍10 g、鸡内金6 g,此后,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服用2个月,随访1年复发率较往年明显降低。

3 从“湿热”论治——清热解毒,除湿健脾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多虚弱,陈师在临证中非常重视健运脾胃;又因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改善,营养较丰富或过剩,小儿在脾常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无力运化水谷营养常致湿邪内生,日久蕴生湿热,湿热既可是病理产物,亦可作为致病因素阻碍气机,影响血液运行,使病情缠绵难愈。故陈师治疗本证常以清热解毒、除湿健脾为法。

病案:杜某,男,13岁,2018年3月17日就诊。患儿诉运动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瘀点2天。伴左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无面色苍白,无头痛、头晕,胃纳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黄腻,脉滑。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处方:陈皮10 g、法半夏6 g、茜草10 g、仙鹤草20 g、豆蔻5 g、紫草20 g、厚朴6 g、薏苡仁15 g、络石藤10 g、牛膝10 g、炒白术10 g、甘草3 g,7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3月24日,服上方后,患儿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稍减,左踝关节肿痛消退,纳食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滑。处方:上方去豆蔻、厚朴,加黄芪10 g、太子参10 g,再服7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儿多休息,合理饮食。三诊:4月1日,患儿双下肢皮肤紫癜较前明显消退,踝关节如常,纳食可,舌质红,苔薄,脉滑。处方:上方去陈皮、法半夏、络石藤,加炒白芍10 g、当归10 g、升麻3 g,此后,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服用6周,随访半年无复发。

4 结语

目前,过敏性紫癜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其和感染、药物、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3],比如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病毒等感染易引起紫癜的发病,阿糖胞苷、厄洛替尼、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药物亦会引起紫癜的发生。本病的病机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等处小血管的血管壁内,导致毛细血管损伤,形成全身性小血管炎[4]。西医治疗多以抗组胺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5],其疗效一般,病情易于反复。

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急性发作期与风热外侵且素体有热毒有关。而反复发作的紫癜,首因先天的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易受风热之邪外侵,致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气血失和,血离脉络,瘀血积聚,故而出现皮肤紫癜。长期以来,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特色优势,虽有学者临床见解不同,但通过对本病进行精准辨证,往往均能收到较满意的疗效[6-7]。

陈师临证根据病机不同,辨证加减用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收效颇佳,且疗程短,亦能减少激素应用所产生的副作用,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中医辨证施治体现了现代中医学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陈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重视舌苔脉象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做到辨证准确,及时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