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唐山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所致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引发的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0%,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减退等[1-3]。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进步,脑卒中病死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致残率仍超过80%[4]。有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着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本研究运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73 岁,平均(62.85±7.62)岁;病程 1~4 天,平均(1.93±0.57)天。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9~74 岁,平均(64.49±8.23)岁;病程 1~5 天,平均(2.05±0.89)天。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中风诊断标准[6-7]者;2)初次发病者;3)年龄40~75岁者;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排斥中医护理措施者;2)因疾病复发而入院接受治疗者;3)合并出血性脑卒中者;4)合并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5)合并精神病、老年痴呆或存在其他原因所致肢体、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者;6)对试验方案依从性差者;7)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干预方法 2组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8],根据病情特点给予吸氧和呼吸支持、控制体温、血压及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保护受损脑神经等治疗。

1.4.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护理,包括入院宣教、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士介绍、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定时翻身拍背与吸痰、协助服用药物及必要的心理干预等。

1.4.2 观察组 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4.2.1 入院日护理 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与病室环境、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师、饮食注意事项,告知相关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监测与评估生命体征、情志及营养状态,物理降温,评估坠床、褥疮、吸入性肺炎风险,完善护理查体,遵医嘱及时应用药物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指导避免颅内压升高的舒适体位及常见诱发因素,讲解坠床、褥疮、吸入性肺、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进行心理干预,调畅情志。

1.4.2.2 入院后护理 1)起居护理: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原则,以“顺四时,调阴阳,

避时邪,养形神”为主要护理内容,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安宁,增强机体抵抗力,恢复“阴平阳秘”状态。根据季节气候及天气变化情况,调整病室内温度、湿度、被褥及患者所穿衣物。保持病室整洁,阳光充裕,卫生干净。2)饮食护理:饮食是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源泉,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在全面评估患者营养与饮食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个体特点,制定针对性饮食安排。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要求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对于糖耐量差或糖尿病患者宜低糖饮食,此外宜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困难时可采用鼻饲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山药粉调和物等,可避免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胃肠功能障碍等。此外,要辨证给予针对性饮食,如瘀阻脉络者,予大米山楂熬粥取汁,固护脾胃,活血化瘀;脾虚湿盛者,予茯苓薏米粥,健脾利水,清热祛湿。3)情志护理:不良情志刺激会诱发或加重疾病,因此情志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施护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善于发现不良情绪刺激的原因,然后在“三因制宜”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言语开导式、以情胜情式、移情易物式等方法实施情志护理。施护时要耐心询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排除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因素,保持身心愉悦状态,促使疾病康复。4)功能锻炼:(1)吞咽功能锻炼:鼓励患者从鼓腮或空吞咽动作练起,待熟练完成空吞咽动作后,给予少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行吞咽,随着吞咽功能的恢复,方可恢复正常饮食。(2)语言功能锻炼:首先教其简单的发音练习,从单音词开始,如“啊”“喔”等,然后过度到双音词,如“儿子”“女儿”等,再练习断句、长句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3)认知功能锻炼:通过与患者交谈或给其读报、听音乐等方式,刺激患者的神经细胞,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此外,可采用简单的加减法、卡片识别卡等方式,通过反复认知锻炼,恢复其基本认知状态。(4)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对肢体进行针刺、按摩,防止肢体挛缩、肌肉萎缩。患者卧床期间,可行指、趾、腕、踝等关节主动锻炼,若存在困难者,可行关节被动运动,尽早鼓励患者坐起、下床、步行等日常功能锻炼,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1.4.2.3 出院日护理 采用口头护理与书面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将疾病相关日常饮食、生活起居、情绪调节、药物调护、不适随诊、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护理知识进行口头及书面告知,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后神志状态、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等主要症状评分[7],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运动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首次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费用及临床疗效。参照文献[8]制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以上,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或增加。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减退评分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运动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 AMD)评分 NIHSS、BI、FMA、HAMD 评分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首次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费用 首次下床所需时间短、护理满意度评分高、护理费用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2组护理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护理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蹇涩 感觉减退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5.62±1.24 3.23±0.96 4.86±1.35 2.49±0.76 5.10±1.63 2.79±1.16 4.73±1.22 1.98±1.06对照组 60 5.57±1.37 1.46±0.70 4.97±1.43 1.22±0.81 5.07±1.58 1.31±1.02 4.77±1.15 0.87±0.65

表2 2 组护理前后 N IH SS、BI、FM A、H A M D评分比较(s) 分

表2 2 组护理前后 N IH SS、BI、FM A、H A M D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NIHSS BI FMA HAMD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28.53±6.69 17.37±5.22 47.73±12.45 59.57±16.32 36.30±15.62 51.53±13.29 23.79±6.33 16.50±3.12对照组 60 27.91±6.03 12.10±4.86 48.24±13.56 70.36±18.81 35.71±16.44 63.98±15.37*#24.25±6.82 11.07±2.64

表3 2组护理后首次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费用比较(s)

表3 2组护理后首次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费用比较(s)

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护理费用/元观察组 60 4.69±2.40 9.38±2.12 2795.36±420.79对照组 60 2.23±1.75 6.86±3.47 1843.80±371.52

表4 2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蹇涩、感觉减退等症状,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超早期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着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机体功能康复,否则将长时间遗留各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11]。因此,如何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护理效果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因素众多,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康复治疗效果[12]。基础护理是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有助于疾病康复。许云[13]、李霞[14]研究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显着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效果等。中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护理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西医护理不可替代的优势[15],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护理特有护理技术融入到临床护理路径中,形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超早期或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组织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恢复受损局部脑神经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有效促进机体功能康复。本研究运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显着降低了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减退等症状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程度评分,提高了其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了首次下床所需时间,降低了住院护理费用,减轻了心理负担,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这表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着优势,对临床各科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深入系统研究后可临床推广。

[1]岳高杰,黄娟,程瑞莲,等.神经内科年轻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27-29.

[2]方履斌.加减搜风通络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作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4):357-359.

[3]范宇威,代大伟,吴珊珊,等.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2):2382-2385.

[4]谢青.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现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2):86-90.

[5]张黎,姜曼,冯雪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6):671-673.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59-566.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67-73.

[9]王峰,王文星,王学彬,等.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494-496.

[10]陈广敏,徐红艳.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52-253.

[11]兰云芬,余小花.早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507-508.

[12]孟莉萍,张亦军,胡华丽.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121-122.

[13]许云.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2):143-144.

[14]李霞.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1):54-56.

[15]樊玲.中风的中医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4):75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