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乔世举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为隐匿性哮喘,主要是因为变应原或其他诱因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同时在此基础上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和顽固性咳嗽[1]。近年来,CVA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治疗CVA的常用西药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主,停药后病情易复发,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3]。近年来,中医药对CVA的治疗获得较为显着的临床疗效[4-5]。笔者在临床应用养阴清肺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VA,疗效显着,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CVA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92±10.54)岁,平均病程(10.94±2.23)周。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0.90±8.29)岁,平均病程(11.52±2.10)周。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CVA诊断标准[6-7]且属肺阴虚证[8]者;2)年龄18~60岁者;3)咳嗽病程≥8周者;4)受试者3天内未使用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及1周内未使用同类中药或中药制剂者;5)知情及同意接受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排除:1)白细胞总数≥9.0×109/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70%者;2)合并慢性咳嗽及其他疾病者;3)肺部有其他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氨茶碱缓释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002,规格:0.1 g/片),口服,每次0.1 g,每日2次;富马酸酮替芬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43,规格:1 mg/片),口服,每次1 mg,每日2次。观察组口服养阴清肺汤,同时外用伏九贴穴位贴敷。养阴清肺汤药物组成:蝉蜕15 g,桑叶15 g,麦冬25 g,沙参20 g,杏仁10 g,紫菀15 g,炙枇杷叶15 g,地龙15 g,白前15 g,炙百部10 g,川贝母5 g,桔梗10 g,甘草10 g。药物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药局提供的免煎颗粒剂,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伏九贴:将延胡索、细辛、白芥子等药碾成粉末(保密方,剂量不详),姜汁调成膏状,取直径约1.0 cm左右的药膏固定于穴位上。穴位选取:双侧肺俞、膏肓、大椎、天突穴,檀中穴,隔日1次,每次1~2 h(根据患者皮肤的耐受程度)。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证候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评定证候评分。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咳嗽程度、咳嗽次数、咽痒、气急,按照症状严重程度计0~6分。评分越高说明咳嗽症状越严重。

1.5.2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5.3 气道高反应性采用乙酰甲胆碱做气道激发试验,治疗前后各测定1次。乙酰甲胆碱的最小诱发累计量为基线,强阳性<3 mg/mL;阳性3~10 mg/mL;弱阳性10~15 mg/mL[1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控制27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5/50);对照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43/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证候评分治疗后,两组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总评分及咽痒、气急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程度及咳嗽次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0 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咳嗽程度3.72±1.27 1.08±1.29*#3.72±1.40 1.44±1.14*咳嗽次数3.36±1.24 0.8±1.06*#3.24±1.20 1.16±1.21*咽痒1.38±0.78 0.08±0.39*△1.22±0.89 0.34±0.62*气急0.84±0.65 0.04±0.19*△0.82±0.80 0.22±0.54*总分6.48±1.17 2.06±2.58*△6.16±1.12 3.06±3.28*

2.3 气道反应性治疗后两组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率均下降,转阴率观察组为50%(25/50),对照组为26%(1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0 50治疗前强阳(例)17 18阳(例)33 32弱阳(例)0 0阴(例)0 0治疗后强阳(例)3 8阳(例)7 14弱阳(例)15 15阴(例)25 13转阴率(%)50*26

3 讨论

CVA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CVA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空气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1]。

CVA属中医学“风咳”范畴[12-13]。多名医家[14-16]认为CVA为“伏风”致病,多由风邪久伏肺络,阻碍肺气宣降所致。笔者认为本病由“伏邪”致病,患者或是正气不足,或是失治、误治日久,不能驱除感受的风邪,使风邪入里内藏于肺络,类似于哮喘之“伏痰”。一旦再次感受外邪,引动伏风,内外合邪,则咳嗽阵作,难以抑制。故笔者以“养阴润肺,祛风止咳,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内服养阴清肺汤联合外用穴位贴敷治疗本病。方中蝉蜕味甘寒、质轻,善解肺卫风热。药理研究证实,蝉蜕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等作用[17]。桑叶味甘、苦、寒,走肺络而宣肺气,既能疏散肺中风热,又能润肺燥。故二者为君。地龙具有熄风通络,清热平喘的功效,与蝉蜕相伍能入络搜风,去除肺络之伏风。沙参、麦冬善补肺阴,兼能清肺热。百部、紫菀长于润肺止咳化痰。川贝母既能清泄肺热,又能润肺止咳,善治久咳。上述药物为臣。桔梗善于开宣肺气;白前长于降气祛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顾护胃气,为使药。全方具有养阴润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穴位贴敷利用“生物共振”效应作用于穴位处,对于咳喘病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18]。外用药物穴位贴敷取之于“伏九贴”,该方法具有温阳平喘,扶正祛邪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19]。肺俞穴、膏肓穴、天突穴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类疾病。膻中穴居任脉,为气之会穴,具有调理肺气,化痰止咳作用;大椎穴居督脉,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具有益气温阳的作用。因此,内外合用既能润肺、祛风、止咳,又能改善患者肺气不足的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两组相差不大,但治疗后观察组证候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气道高反应性转阴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养阴润肺合剂联合穴位贴敷治疗CVA的临床疗效与西药相同,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可改善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

综上所述,养阴清肺汤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明显改善CVA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高反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