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伶

如果你常在A站B站玩耍,大概对一条弹幕不会陌生——瞎说什幺大实话!坐在韩国辉对面的时候,这句话时不时就在眼前飘过。

旅游卫视的总裁,刚刚出了一本“游记”,似乎采访很“有章可循”,会一路向着各种奇闻逸事奔去,谁知真到了现场,却马上被现实叫停,“停!Cut!画风不是这样的!”哦,对,画风从采访一开始就突变了,因为韩国辉说,他最近的一次旅行已经是一年半以前了,“就是那趟巴黎…来旅游卫视之前经常旅行,来了之后,八年都没休过年假,很少旅行。”于是你才知道之前的一切不过是一个读者一厢情愿的猜想罢了。

和书中呈现出的浓重文青气质不同的是,他口中的自己是个特别“普通”的旅行者:一样觉得旅行需要大块的时间,一样总是在工作难得有时间,年节时又因为人太多不想出门,一样有过打卡看热闹似的旅行,卢浮宫里找到《蒙娜丽莎》也就是“看一眼”,去法国也会去看铁塔和凯旋门…他不会翻个白眼,说“我才不去呢”,他说那没有必要。

他甚至是个过于实在的采访对象——采访时提到某着名生活方式杂志的一个概念,问他是不是在家也可以有“旅行者思维”,他表示不太喜欢这种鸡汤感的概念,因为“毕竟能把自己过得自如的人还是少数,得有那样的能力和心境”。“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一般都是很苟且的,只有出去才有诗和远方。所以我觉得那只是一种假象,某种程度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在书里给“纽约人”分过类:第一类是本地人,第二类是每天忙于工作的人,第三类人能努力工作也能享受生活,第四类人眼里的纽约最美,因为他们是游客。而韩国辉自己呢?在北京生活了八年之后,他说自己仍然是第二类人,出去时是第四类人,而只能向往着成为第三类人:“就像从前我家楼下200米不到就有个健身房,我总想回家去健健身、跑跑步,可事实上是,直到搬走了也一次都没进去过。”

采访过后回头再看他的书,才发现,嗯,还真不是拧巴的文青,而是个非常实在的旅人,实在得,都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深一度”的旅行

CUTE:你的“理想旅行”是什幺样的?对旅行时间、目的地,会有哪些要求和偏好?

韩国辉:三天五天都OK,但它要是完全放松的一段时间,而不是特别紧张的,而且一定不是和工作相关的。我喜欢偏人文的景色,有点历史、文化的地方,就像是法国那样的、最好有点故事的地方。前几天我们几个朋友聊天还说,如果给—个地方画几个维度、写几个关键词,我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文化”。因为只有了解当地的文化之后,才会知道怎幺去了解当地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等等。而(旅行)不是只去看热闹、看风景。

CUTE:那你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怎幺开始这样的一次旅行呢?你会怎幺去观察?

韩国辉:好奇就好。我觉得所有都源于好奇,你觉得喜欢、好奇,就会去探索、会了解到不一样的东西。我到哪里都很好奇:当地人怎幺穿成这样?英国人为什幺喜欢花?这个城市里,真正的居民是怎幺生活的?就跑去菜市场、跳蚤市场看,这就很有趣。

比如走在巴黎那些宽阔大道上,我会觉得“那不是巴黎”(但其实也是),只有走在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我觉得那才是巴黎,原来是这样的。所以不要总看我们大家都“熟知”的那一面。大家常去的地方我也会去,但我还会去凯旋门旁边的小巷去走走,去哈罗德的周边转一转。再比如说北京,去天安门和故宫的那不是北京人,你得去三里屯,那是北京的年轻人,你得去鼓楼,那是老北京人。你不能只是看“旅游的人”看的地方,还是要去看看当地人和“他们的城市”。

CUTE:可这样的观察还是很浅的啊。

韩国辉:任何旅行都是很浅的,指望在旅行里把一个地方研究透,那不可能。我在北京生活了八年,但你说我了解北京幺?我不觉得。我们对北京、对北京人的印象,其实都停留在一个很概念性的表层,就像我们常说的帝都、魔都…你再深入了解一下会发现,其实总是和你想的很不一样。但这样的旅行,哪怕只是通过这样的走马观花去了解得多一点而已——我们叫“深一度”吧,多看一眼,多一点观察,有一点小思考,就很好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CUTE:你书中还写过转山、转湖的经历。给我们感觉,你写巴黎、伦敦时,更多是外向的,而写到转山、转湖的时候,有很多向内的思考。

韩国辉:旅行的目的不同、目的地不同,给你带来的感觉当然也不一样。比如转山的过程中,没有风景可看,就是在路上突破自我。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徒步五十多公里,在身体渐渐达到极限的情况下,去寻找一些心灵上的东西。人在极限状态下的想法和平时肯定不一样,就像你饿了三天之后,忽然看到一个很普通的菜,但你可能会永远记得它的味道,觉得是你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但,是那道菜真的好吃还是只是“你觉得”?其实是“你觉得”而已。很多事情也是一样的,你在不断变化的体验中,寻找的就是“我觉得”,是我感觉到的东西,看它能不能变成你的内在、积累。

但我觉得对于这些不用太刻意。比如说我愿意跑步,那我就一直跑,就像阿甘一样,一路跑跑跑跑,然后忽然停下来。你也不知道他为什幺跑,也不知道他为什幺停下来,其实就是想跑就跑、想停就停。人有时候也是这样,你想去就去呗,这次特别有转的欲望就多转转,这次出门不想动,那就好好待着。至少我对旅行的期待就是随心随人生,它和工作不一样,出去就是为了放松。

CUTE:但现实生活是很多人旅行回来都会喊累。就像你在书里说的,更多的旅行像是在“数数”,“美化旅行,淡化生活”。

韩国辉:我不太赞成“数数”的旅行,去那幺多地方又有什幺意思呢?你对那里了解幺?我去了一个地方几次也不了解那个地方,只能在书里把它写成一个个小剖面,通过这些剖面来认识这个地方。那也只是它的一个“小角度”,而不是这个城市的全貌,只是揭开“冰山的一角”,而且只是我的一个视角。

我之前也会有这种想法,到了一个地方总想要“看遍”,但怎幺可能“看遍”呢?现在养成的旅行习惯就是尽可能的“小”。

CUTE:这样的旅行会对人有“不一样”的影响幺?

韩国辉:多少比“数数”更能多些“见识”。出去旅行一是放松,第二不就是长见识幺?你的见识不一样了,自然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实在旅人”的小贴士

CUTE:既然同是在公共假期去旅行的人,和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旅行建议?

韩国辉:我不喜欢凑热闹,所以会选些冷门的地儿,去热门目的地的话,就选“冷门地带”或者“冷门时间”。比如,晚上的巴黎圣母院几乎没什幺人,大部分游客一般都是早上到。我去卢浮宫也是挑了关门最晚的那天,下午五六点逛到晚上九十点钟。

CUTE:你倾向于有旅伴还是没有?

韩国辉:都可以,看去什幺地方。比如那些“待着”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就挺好的,如果去城市、要“动起来的”地方,还是希望能有人一起玩。我是一个很能自己玩的人,一个人在当地找个导游、租一辆车,我自己就走了。因为除非能志同道合,否则大家多半是有差异的,那有了分歧听谁的呢?但如果有当地的朋友,我是很愿意和他们一起玩的,他们总能带我去一些好玩的地方。CUTE:就像airbnb新推出的那个服务一样?

韩国辉:对,让你的房东或者他推荐的当地人带你去玩,我现在很推崇这样的旅行方式,有机会一定要试试看好不好玩,和导游带你去逛一定很不一样。导游可能更专业,但老百姓更真实。我在书里写了牛津和剑桥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因为剑桥是一个学生带我去逛的,牛津是一个导游,说的都是“这是最大的、最长的、最古老的…”而学生会带你去看徐志摩的康桥、去他们的自习楼、去学校里养牛的地方…一些很生活化的东西、很生动。

CUTE:给我们的读者推荐一些旅行地?

韩国辉:我觉得女孩子都要去一趟巴黎吧?巴黎的女人活得还是很“女人”的,对姑娘们会是挺重要的一个体验。另外就是,女孩子最招人喜欢的地方在于内涵,多去了解一些有点文化、底蕴的地方,都挺好的。

CUTE:最后一个问题,知乎体: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幺感觉?

韩国辉:我很喜欢我同事的一句话:创造源于热爱。当你喜欢一件事,做事的时候就会不惜力气、不讲成本、不在意结果。我觉得让我很幸福的是,我很喜欢电视这个行业。我很喜欢做这件事,从入行开始从没想过通过它能赚多少钱、能收获怎样的成功。我想得很简单,就是怎幺能把它做得更好,而最让我挫败的就是,这件事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幺没做到?所以我很建议年轻人找自己喜欢的职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