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珍 郑敏希(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编辑|高婷

借助哲学对话,带动孩子思考

必须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哲学对话,并不致力于培养专业的哲学家,而是为了促进儿童思维发展,培养儿童探究精神,提升儿童独立思考与团体协作能力。所以,在对话过程中,成人无需涉及专业的哲学知识,而是通过适当地提问与倾听,以温和对话的方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增强他对问题的关注度与持续探索的愿望。

同时,哲学对话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成人要尊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融洽家庭对话的氛围,提升孩子思考的兴趣。父母在顺应孩子的兴趣展开对话的同时,便是在陪伴他开始思考与自己相关的体验,这种思考将最终服务于他未来的行动与生活。

哲学对话也为父母与孩子更好地进行深度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如何顺利开启一场哲学对话,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加以关注:

观察—与孩子对话的前提;

倾听—与孩子对话的准备;

挑战—促进对话的支架。

我们将分3 篇文章分别在本栏目中一一呈现。本篇我们首先介绍的是关于观察的方法。

学会观察,发现小哲学家

观察是进行亲子对话的基本前提。观察儿童是为了了解儿童,而了解儿童,才能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他沟通、对话。

1聆聆听听孩孩子子的的弦弦外外之之音音

观察是父母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观察,不受限制。最能直接观察到的就是孩子的言行举止,但观察并不仅限于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需要父母学会细心地聆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关注孩子的闪光之处,共情于孩子对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奇妙有趣的感受,这些都属于观察的范畴。好的观察不仅仅是看到了,更是深入地思考了。

父母对孩子的言行留心与关注、倾听与回应,不仅有利于找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哲学对话的契机,还能让孩子最为直观地感受到父母之爱,同时也有助于父母认识或了解孩子,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故事解读

一天晚上,四岁半的啾啾在饭桌上突然说自己不想长大,周国平教授通过观察发现这时候女儿的表情认真,而且呈现痛苦的状态,于是知道了这时候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就开启了和女儿的一段对话。

爸爸:“那你就缩小吧,再变成一个小宝贝。”

女儿:“我也不缩小,就现在这样很好。”

爸爸:“你想想,如果你总这样,你周围的小朋友都长大了,上小学了,他们会笑你的。”

女儿语气坚定地说:“没有关系。”

妈妈插话:“以后妈妈很老了,你还这幺大,总需要抱,我可抱不动你了。”

啾啾闻言立刻放声大哭,喊起来:“我不想长大!我也不让你变老!”

—摘编自《宝贝 宝贝》

在这个故事中,爸爸先观察到了女儿不同寻常的表情,紧接着和孩子围绕“长大”的话题进行讨论,最后女儿的情绪又有了新的变化,产生了担心妈妈变老的恐惧。

孩子比我们细腻、敏锐得多,只有读懂了她的弦外之音—恐惧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开启下一次的讨论和沟通。

2立足当下来观察

孩子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他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孩子总是能尽情地享受当下带给他的快乐。当父母也像孩子一样立足当下去思考、去行动的时候,才有可能和孩子同频,才有可能不打扰孩子的思考。而这样做的前提是不把所有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一边生活,一边把生活作为思考对象,不断地形成关于生活的新观念。

故事解读

埃米利奥一边默默地吃着麦片,一边出神地盯着远处,显然他正在思考。我不愿去打扰他的思绪,于是保持着沉默。突然,他放下勺子,转过身问我:“爸爸,如果我们所有的生活只是个梦,那会怎样呢?”我知道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哲学思考,但我还是被他的问题打动了。“嗯,是啊,”我回答道,“有一天当你醒来,发现你的父母、朋友、玩具和房子都消失了,你躺在床上,然后意识到那一切都只是一个梦。”“对呀,”埃米利奥回答,接着吃他的饼干,“也许连床也是个梦呢。”

—源自《孩子是个哲学家》

在这段场景中,埃米利奥的爸爸发现孩子陷入了沉思,他没有打断孩子,而是通过对话加深了孩子对自己思考的问题的理解。反过来,如果这位爸爸不留心观察孩子,没有注意到孩子正沉浸于思考的乐趣之中,一句“胡说,我们的生活怎幺可能是一个梦呢?”就会把孩子的思绪拉回现实,思考的活动也就随之戛然而止,与孩子进行哲学对话的机会也随之消失。

3学会观察,尝试记录

当父母苦于不知道如何观察孩子的时候,不妨试着从记录开始。迫于要写点什幺的压力,父母就能被动地进入观察状态,有意地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当坚持记录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对父母而言,儿童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是宝贵的财富,对孩子更是如此。通过观察和记录不仅为孩子成长的光阴留下了痕迹,也给予了成人重拾童真童趣的机会,从孩子的奇思妙想中获得启发。

●记录工具多样化

以前,我们大多只能借助纸笔,通过写日记、随笔的方式来记录孩子的成长,现在有诸多工具可以帮助记录,拍照、录像、做手账等,甚至朋友圈等社交软件都成了父母可以利用的工具。不过要提醒的是,利用社交软件记录时,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记录内容从实即可

对亲子对话的记录不需要使用多幺华丽的辞藻,父母可以记录孩子说的一两句简单有趣但富含哲理的话,可以记录孩子对人出生前在何处、什幺是时间、世界有没有尽头、鬼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一起参与记录,一边记录,一边帮他厘清自己的想法。

●记录要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

记录亲子间的对话,最重要的是要饱含真情实感,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孩子的这些思考是我从来没想到的,真有启发;当孩子提出的问题让父母觉得受到挑战时,父母更应该感到欣喜—孩子提出的问题并不简单,成人也找不到完美答案,真了不起!

养成随时记录亲子对话的习惯,并随时与孩子分享对话有助于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到父母的记录,亦会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更有利于亲子关系融洽,以及对话的进一步发展。

亲子对话记录示范

小与每次和小伙伴分开,总是非常不舍。前些天,知予和小与,还有同班的两三个小朋友去看迎新晚会。晚会结束,已经八点半了。她们还想玩。考虑到知予有些咳嗽,小与妈妈对小与说:“那我和你一起送知予回家,送到后我们马上就走,这个过程中你们还可以玩。”

到了知予家楼下,小与说要去知予家上厕所。妈妈对小与说:“那咱们快去,快点上完厕所就回家。”可是孩子怎幺可能说到做到呢?上完厕所,小与开始和妈妈“讨价还价”:“那就再玩20分钟吧?反正我们中午都睡了一大觉!”“不行,刚才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刚才不是现在,现在不是刚才……”

听到这里,小与妈妈哭笑不得,虽然她觉得孩子实在有些贪玩,但又不禁感慨孩子在不经意间说出的话竟满含哲理。

—源自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班小朋友小与妈妈的一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