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土金

上世纪40年代末,依珠姑姑从福州北峰宦溪镇恩顶村嫁到金鸡山脚下的登云村。此后的岁月中,她遇到了3次住房大搬迁,只不过转来转去,都在登云水库附近。这应验了那句老话,故土难离啊。

她最早的家在郊区登云村的“黄瓜井”附近,那时还没修水库。记得小时候去她家玩,快过年了,她带我去菜地,用锄头扒开地头的一个小土堆,掀开茅草,下面全是很粗壮的一根根甘蔗。她抽出几根,抖了抖泥土,说让我扛回家吃。

她还带我去看了当年福州小学生春游常去的景点“黄瓜井”,就在村子里。井不深,水很清很清。她说:听老人讲,这井里有时会看见黄瓜鱼在游动。不过我去了好几次,却从来没看到有鱼儿在游弋。

大约1953年吧,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政府要修建登云水库了,老姑的家在库区规划的蓄水线下,必须搬迁。老屋拆了,旧料搬到半山腰的公路旁,再盖的房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土墙,木梁,屋顶上铺着瓦片。房前屋后空地很大,鸡鸭成群,蔬菜青青。

一晃到了改革开放年代,登云小学邻近的一大片土地被外资企业看上了,要兴建“登云高尔夫俱乐部”。老姑家也在征地范围之内,她只好第二次卷起铺盖,清理坛坛罐罐,搬迁到附近的安置房去住了。

安置房是砖混结构的单元楼房,放不下多少物件。老姑许多用顺手了的农耕家当只好全部丢弃。可以想见,她是多幺纠结,多幺不舍!

后来,福州要修三环路的时候,老姑住的那栋楼房又在拆迁红线内了。这次,她被安置到离登云水库不远的一处新建高层小区——登云佳园内。虽然是安置房,也有保安守大门,园内有鲜花、草地、树木,楼房都配有电梯。

老姑对带有电梯的回迁房挺满意。她说,住上电梯房,这一辈子总算值得了。那时的她快90岁了,身体硬朗,自己上上下下买菜、打牌什幺的,过得颇为开心。

我和妹妹去登云佳园看望她时,她已90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她对我们说,不久前她还去山上采草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