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源

登高赋新诗(鼓石篆刻,欧俊杰雕钮,寿山老岭石)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印迹及题款,金恩楠作)

中国篆刻文化历史悠久。在古代,玉玺、官印以及各种印章都离不开篆刻。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篆刻艺术有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

明清以来,篆刻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流派纷呈。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冻石可以当作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印石被广泛开采、应用。

由于印石可用刻刀在上面直接创作,给艺术家很大的发挥空间,至此篆刻从一门技艺演化为与书法相关的艺术,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到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厉良玉、齐白石等各有建树,丰富了中国篆刻的文化内涵。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兼得刀法传递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石,均是篆刻创作的好材料。不过长期以来,材质优良的印章价格不菲,通常只有达官贵人才会用来治印,普通人刻制印章用廉价的“粗石”,这就造成“美石”与“良篆”的分离,延续至今。

寿山石固然可以用来雕刻摆件、把件、印钮,但毕竟它的身份是“印石”,如果美石离了良篆,何来相得益彰?近年来,寿山石圈开始邀请篆刻界名人在优质寿山石印章上创作,为寿山石雕赋予了更多的金石韵味与文化气息,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

在我看来,篆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喜欢篆刻是和生活里的一些事情分不开的,有些句子带来感悟,也是激励自己的动力吧。

比如西泠印社社员金恩楠篆刻的寿山芙蓉石三连章《忆江南》,以白居易的《忆江南》入篆,印面文字为“日出江花红胜火”,与石材的色彩恰好般配。《忆江南》三首词句分别刻写在印章的边款上,第一首大家都熟悉了,另外两首分别为: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鼓石篆刻的鸟虫篆作品《登高赋新诗》,用古兽印章治印,草书风格的满边款陶渊明《移居》(之二),潇洒舒畅。黄寿山的色泽沉稳贵气,印章和篆刻结合得自然、舒服。春和景明时节,我抽空也会登高望远,让心情放松下来。

2009年,中国篆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福州一些学校引入篆刻课程,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寿山石雕,尝试参与篆刻,了解、认识传统文化艺术,无疑是值得欣慰的。

忆江南(套章,金恩楠篆刻,黄建乐雕钮,寿山芙蓉石)

平安是福 ( 莫恩来篆刻,寿山花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