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伟

拨浪鼓并非一开始就是儿童玩具,它历经千年发展,才从礼器演变为玩具。具。

对今人来说,拨浪鼓是常见的儿童玩具,造型简单,外观特点一目了然。然而,市井玩具拨浪鼓也曾拥有“贵族”身份。

商周时期,拨浪鼓叫作“鼗(táo)”。《诗经·周颂·有瞽》记录了周天子在宗庙祭祀先祖时演唱的乐歌,其中提到“鞉磬柷圉(敔)”等乐器,这里的“鞉”即为“鼗”。“鼗”字从兆从鼓,而“兆”本义为“远”,“兆”与“鼓”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远鼓”,即“远方进贡来的鼓”。据专家考证,鼗最早是通过进贡的方式从北方偏远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

《周礼注疏》准确地描述了鼗的外形及使用方法:“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另有一种说法或许更能证明鼗的“贵族”身份—相传鼗是上古时的五帝之一、订立二十四节气的帝喾在平息共工之乱时发明的。此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战国时成书的《吕氏春秋》及宋代《事物纪原》等典籍都有相关记载。

祭祀礼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表明,鼗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且常被用作祭祀、典礼等重要仪式或场合的乐器。在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有些铸刻着以贵族们祭典、生活等为背景的铭文与图案,其中鼗的形象屡屡出现:它们都有着细而长的手柄、圆形的鼓面,在鼓的两侧各有丝线连接下垂的珠坠,仿佛转动手柄就能发出“咚咚咚”的声响一般,刻画十分形象、生动。

古代典籍所记载的关于鼗的文字描述,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应用的场合及重要地位。如《诗经·商颂·那》云:“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这一段颂歌清楚地表明了商周时期的人,尤其是贵族,在祭祀天地、祖先时常用鼗来演奏乐曲。

据史料记载,鼗更多出现于宫廷雅乐之中,它在演礼仪式中属于常用的乐器。如《周礼·春官·小师》云:“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由此可见,在当时,鼗与箫、管、弦等乐器有着同等的“演出”身份与地位。《尚书·益稷》中也记载了舜帝时宫廷举办大型演奏会的情景:“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这也再次印证了鼗作为一种乐器,常与鼓、柷、敔等一起参与演奏的事实;而《尚书》注释又补充说鼗属“堂下乐”,即鼗一般是在乐曲的后半部分配合其他乐器来演奏的。

除此以外,周天子的使者也会手执鼗鼓,宣布天子的各项重要任命及册封、赏赐等,并用鼗的演奏来激励受封者积极拱卫王室、建功立业。在那个时代,能享有这份“荣誉”的乐器或者说礼器可谓屈指可数,鼗一时“风头无二”。

鼗分有类

在鼗最辉煌的年代,其“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大家各司其职,各有天命。鼗按使用场合和功用可细分为:冬至日在圜丘上祭天神时,须用“雷鼗”;夏至日在泽中的方丘上祭祀大地时,要用“灵鼗”;在宗庙祭祀先祖时,则用“路鼗”。

相应的,与鼗演奏、培训相关的环节,也有专门的职能岗位和“术语”。比如:负责演奏鼗鼓的乐师被称为“瞽蒙”“眡了”;演奏鼗鼓的动作或行为被称作“播鼗”;宫廷里,专门负责培训鼗鼓演奏者的乐官被尊称为“小师”。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类专门以演奏鼗为职业,并为宫廷或贵族们提供鼗表演等配套服务的乐师家族,因为他们一般以鼗的形象作为族徽的标志,所以也被称为“鼗族”。在讲究世袭和传承的年代,“鼗族”是一个极有身份、地位与荣誉感的存在。

世俗乐器

在历经千年风霜的洗礼后,鼗从先秦时期的礼器逐渐演变为两汉时的世俗乐器,发展至宋代时,它已从“宫廷雅乐”彻底转变为“民间俗乐”,成了货郎手上的叫卖工具,以及儿童手中的玩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鼗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这种转变,看似俗,却使鼗因此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气息,变得更加接地气和富有生命力。

在宋代,鼗的礼乐之用已然式微,主要用于商业用途,即“货郎鼓”。民间走村串巷的货郎一般会手持这种略经改造的拨浪鼓,不断地转动,发出“咚咚咚”的声响来吸引和招徕顾客。从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流行的货郎鼓的样式,其特点有三:鼓柄被做成葫芦把的样子,为的是方便拿捏,不易掉落;鼓体形如封口的圆罐,这种设计能使鼓声更加响亮,传得更远;每面鼓各有多条系着圆丸的耳坠,这是为了让鼓点更密、更急,给人一种急迫感。在当时,还有一种更复杂的货郎鼓,即四层拨浪鼓,它由四个从小到大的小鼓组成,用鼓柄逐个串连。每面小鼓彼此相间,并转向90度,每个鼓都各有圆丸做的双耳,摇动时声音高低错落,叮咚悦耳。

自宋代开始,拨浪鼓也成为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被当作跳舞时的配乐道具,或用来哄孩子开心的玩具,而后者的用处一直延续至今。传南宋画家苏汉臣所作《五瑞图》中,一个舞者双手各持一件拨浪鼓,两只鼓都属于两层鼓,上面的小鼓扁而圆,和平常所见的拨浪鼓类似,下面的鼓鼓身较长,类似于现在的小型腰鼓。鼓面上彩绘有飞禽走兽等图案,其中长鼓的鼓身上还镶嵌着铜质的小花,做工精巧美观,令人赞叹。

自清代起,义乌的老百姓凭两个箩筐、两个山货盒、一根扁担,还有一个拨浪鼓,从事着“鸡毛换糖”的行业,摇着拨浪鼓走遍了全国各地。正是这种小得不能再小的生意催生了后来闻名于世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故今天的义乌人都很自豪地将这种商业文化称为“拨浪鼓文化”。总之,在神州大地上,拨浪鼓的文化和奇迹一直在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