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田

4月18日,阿联酋迪拜,一辆汽车泡在积水中

在常规印象里,暴雨,似乎和迪拜这座着名的沙漠之城没有多少关系。

但从4月15日开始,中东多国接连遭遇现象级的超强暴雨袭击,重灾区之一的迪拜,24小时内降雨量超160毫米,相当于一天下完了两年的雨。

受此影响,迪拜国际机场这座全球最繁忙的空港之一,出现大面积延误,内涝和交通瘫痪也威胁着迪拜人的安全。

暴雨之下,流言骤起。在外国社交媒体上,将强降雨归结为阿联酋错误使用人工降雨的声音甚嚣尘上—但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阿联酋气象部门随即辟谣。阿联酋国家通讯社报道,此次极端气候条件在严重程度和广泛影响方面均属异常,但相关预报已至少提前5天发布。

这次暴雨的具体原因尚无定论,但相关专家和气象组织已做出了基本分析,突发的强对流天气是直接原因,而厄尔尼诺效应及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则是这场灾难背后最值得担心的隐忧。

威胁中东多国的暴雨,也是全球近来极端气候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遭遇雨灾:广东省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全省平均降雨量接近500毫米,是历史同期的2.8倍多,具有突发性和极端性强的特点。

由此看来,在日益严峻的极端气候之下,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置身事外。阻止全球变暖,防范极端气候的影响,不该只是一句空话。

突破气象记录的暴雨

阿联酋的暴雨有多大?棕榈树被连根拔起,建筑物外墙被打碎,道路成为了字面意义上“车的海洋”,飞机在积水里穿行等“奇景”,大量出现在了社交媒体平台,而当地人和游客拍下天空在暴雨中变绿的画面,更是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变天”的现象,通常与云层顶部特别冷时形成的强烈上升气流有关。一些气象学家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只有当云团厚度和含雨量都很高的情况下,才会散发出蓝光;在遇到大气散射中的红色光线后,就会散发绿色的光芒。很显然,阿联酋这次就遭遇了这种足以变天的云团。

4月20日,阿联酋沙迦酋长国,市政水车将雨水倒入大海

阿联酋这次就遭遇了这种足以变天的云团。

破记录是这次降雨的关键词之一。阿联酋国家气象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该国多地经历了大规模的降雨,最夸张的要属距离迪拜仅100多公里的艾因市,24小时内降雨量高达254.8毫米,刷新这一地区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5年的记录—该地常年的年降雨量通常在100毫米左右,这次相当于1天下完了2年多的雨。

截至4月18日,这场暴雨造成了阿联酋4人死亡。受此影响,阿联酋各地的公共生活大规模中断,停工停学,昔日繁忙的迪拜国际机场也不得不挂出提醒“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要来机场”。

以豪华和服务尽心着称的阿联酋航空公司,也被迫暂停了从迪拜出发的旅客登记手续,一些廉航更是直接一口气取消了一整天的航班。

一位在机场被困了一整夜的旅客告诉CNN,当天有数百人困在机场航站楼内,因为没有任何其他交通工具能够通行。

更严重的灾情出现在阿联酋的邻国阿曼。阿曼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表示,至少21人在暴雨引发的山洪中丧生。据阿曼国家通讯社报道,遇难者包括9名学生。

灾情与人工降雨无关

天灾无情,面对自然的“怒火”而感到无能为力可以理解,但一些国外自媒体却散播起了“阴谋论”,将暴雨说成是阿联酋政府“错用”了人工降雨技术,这就显得相当缺乏常识。

在降雨稀缺、沙漠气候特征显着的阿拉伯半岛,人工降雨的方式通常是利用小型飞机穿过云层,播撒降雨剂促使降雨。

除了最容易理解的增加短时降水量外,人工降雨还能起到防雹消雾等目的,因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应用,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据半岛电视台报道,阿联酋自本世纪初开始就尝试大规模人工降雨,不时就有飞机飞过阿联酋人的头顶喷洒降雨剂。

从原理上讲,人工降雨主要是为了让雨尽快落下,不可能凭空“增”出足以将城市淹没的暴雨。

降雨需要云,而云分为冷云(低于0℃)和暖云(高于0℃)两种。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如喷洒碘化银等人工冰核,或用干冰等,使温度骤降,从而使云中的冰晶变多变大,最后形成降雨。

4月17日,阿联酋沙迦酋长国,大雨过后被淹没的汽车

人类现有科技不可能从稀薄的空气中制造出雨水。

而暖云内则不存在冰晶,其形态更像是回南天玻璃上的水雾。因此,通常会向暖云中播撒食盐等吸湿剂,将云里的“水雾”凝结到一起,使其体积不断变大,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降雨。

对于人工降雨导致灾情的说法,各方均予以驳斥。阿联酋国家气象中心(NCM)也否认在暴雨前开展了降雨措施。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前首席科学家瑞安·莫伊在接受欧洲新闻电视台采访时,无不嘲讽地表示,人类现有科技不可能从稀薄的空气中制造出雨水,同时得到6英寸(约合150mm)的降水,“这样的想法堪比永动机”。

引发本轮暴雨的直接原因,是不寻常的强对流。据半岛电视台报道,4月中旬,异常充足的水汽与高空的冷空气在波斯湾附近交汇,随后在几天内以缓慢的速度穿过阿拉伯半岛并进入阿曼湾。

因为气团过于明显,早在暴雨发生前,NCM就发布了预警,只可惜作用甚微—毕竟对于日常降雨量不大的阿联酋而言,大部分地区不可能为了考虑极端暴雨而修建足量的排水设施,但这在客观上加剧了暴雨的危害程度。

此外,多国气象研究者参与的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WA)指出,80%的阿曼居民和85%的阿联酋居民,生活在洪水易发和低洼地区,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与沥青路面进一步削弱了城市排水能力,外加土壤极度干旱,同样无法承担排水功能,诸多因素累加,进一步放大了此次危机。

4月22日,阿联酋迪拜,工作人员用充气船将客人运送到被洪水吞没的酒店入口处

罪魁祸首为全球变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藏在单次极端暴雨背后的深层次成因更值得警惕。WWA表示,认定人工降雨致灾者,很多人也是气候变化的否认者,夸大人工降雨能力,只是为了否定全球变暖的危害。

在该组织看来,全球变暖是导致今年以来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的最主要推手。其研究称,当前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沿岸的海洋温度,远高于历年同期的平均温度,这使得低气压区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并以雷暴的形式将其挤压到陆地上,引发暴雨灾害。

持类似的观点的,还有英国雷丁大学气候科学教授理查德·艾伦。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创纪录的降雨量与气候的变化是一致的,温暖的空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全球气温每升高1℃,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增加7%~8%,最终影响降雨的强度。“更高的海洋温度给大气增加了更多的水分,使强降雨事件和相关的洪水越来越强。”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受厄尔尼诺影响,去年是不少亚洲国家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从今年上半年来看,通常会持续9-12个月的“厄尔尼诺”似乎还没有走的意思,这也为极端气候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卫报》报道称,尽管波斯湾常年干旱,但每逢厄尔尼诺来袭,这一地区往往首当其冲,很容易发生强降雨或山洪灾害。其援引的研究指出,不断升高的温度使该地区的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增加了10%~40%。

NCM数据显示,阿联酋历史上的降雨量记录(287.6mm)出现在2016年的舒瓦伊卜气象站,那一年正好遇到厄尔尼诺肆虐。

袭击迪拜的暴雨不是极端气候的开始,更不会是结束。对于越发频繁且烈度更甚的极端气候,不少学者也表达了担忧,呼吁各国尽快携手延缓全球变暖进程。

WWA对半岛电视台表示,如果不对化石燃料有所限制,那幺全世界许多地区的降雨量将越来越大,诱发更致命、更具破坏性的降雨、洪水等灾害。海湾地区这次的暴雨也表明,即使是干旱地区也会受到降水事件的强烈影响,因此阻止地球变暖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