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怡

1923年,梁思成出车祸后,精神恢复得很快,跟林徽因的照顾分不开。林徽因随父亲回国后,继续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上学,全家住在景山旁边的雪池胡同2号。之所以叫“雪池胡同”,是因为这里临近过去清朝的冰窖。林徽因在旅欧期间爱上了吃冷食,住雪池胡同自然开心。可是从这里到协和医院单程就有近4公里,林徽因不辞辛苦每天这样跑,必然是因为跟梁思成感情更深厚了。

接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林徽因没有传统大家闺秀的羞涩和腼腆,她热心开朗,喜欢直接坐在病床边,跟梁思成谈天说地、开玩笑,为他读报纸,说体贴话纾解心情,甚至不顾“男女之隔”帮梁思成擦汗、翻身。

有了林徽因的照顾,梁思成恢复得很快。可林徽因这番不顾男女“礼数”的行为,让本来就对她颇有偏见的未来婆婆李蕙仙愈发不满。李蕙仙认为林徽因作为未婚女子在男人(哪怕是未婚夫)面前表现太出格了,有失大家闺秀的风范,损伤梁家的体面,于是坚决反对这场婚事。还好梁思成一直坚持林徽因就是他的终生伴侣,林徽因也忍着委屈,一直照顾梁思成,直到他出院。

可是梁启超却对林徽因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在给梁思顺的一封信中说:“徽因我也很爱她,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老夫眼力不错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因为这场车祸,梁思成错过了这一年的留美报名时间,因此,他出国的计划只能推迟一年。而林徽因正好还有一年从培华女中毕业,等她毕业,两个人正好可以因此一起去美国留学,共同前进了。

在林徽因美国求学的这3年期间,梁家和林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首先林徽因为婆家的嫌弃而不堪其扰。大姐梁思顺虽然生活在西方国家,骨子里却是个传统大家闺秀,对林徽因的态度跟母亲李蕙仙不谋而合,一有机会就不停“警告”梁思成。唯有也在美国哈佛留学念考古学的弟弟梁思永颇为理解他们。

但是梁思成似乎天生有一种善于沟通的禀赋,从他不计前嫌和徐志摩做朋友就看得出来。目睹母亲和姐姐对林徽因的排斥,他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不停写信给梁思顺,努力消除她对林徽因的偏见,还写信给父亲,恳求他劝说姐姐和母亲。他这道沟通桥梁很奏效,1925年4月,梁思顺对林徽因的态度有所改变,甚至“感情完全恢复”。梁启超知道后,也非常高兴。

然而,又一件坏消息传到美国。梁思成的生母李蕙仙患乳腺癌到了晚期,家里已经开始为她准备后事。梁启超发电报给梁思成,希望他回国尽儿子的义务。但梁思成此刻刚入学不久,一切都还没有头绪,而且当时中美之间往返至少两个月,他们也不知道何时能动身,一时间,他和林徽因一筹莫展,终日愧疚、自责、烦恼纠结,十分痛苦。不过,最终梁启超放弃了让他们奔丧。但梁思成不知道,此时的梁启超也已经病痛缠身,几次在生死线上挣扎。

祸不单行,距梁思成母亲离世没多久的1925年底,又一个噩耗传来,林徽因父亲林长民身陷军阀的权势之争,投身素不相识亦非同道的郭松龄,招致杀身之祸,很多人为其感到痛心和不值。

而已经病重的梁启超担负起了帮忙处理林长民后事、照顾林长民遗孀、安抚远在美国的准儿媳林徽因的重担,虽然此时的他也已经快病入膏肓。

林长民去世时,林徽因才刚刚入学一年多,悲痛之余,担心家里失去经济来源——毕竟除了学费,家里还有母亲和兄弟姐妹们要生活,加上独立要强的个性,她打算先打工缓解了经济压力再说。

当时的美国中西部物价较低,生活费勉强与北京持平,但是宾夕法尼亚所在的东部物价却非常高昂,即使是全款补助的中国留学生,也大多会打暑假工补贴生活。但梁启超知道后却不答应。他写信给梁思成,要他安慰林徽因,他不仅把林徽因当儿媳,更当女儿,因此“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他希望林徽因鼓起勇气,发挥天分,完成学问,将来和梁思成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做点贡献,才能告慰林长民。

林徽因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他一直惦记着,哪怕病中住院,也不忘写信询问,生怕林徽因又生出休学打工的念头,就连在写给梁思顺等儿女的信中,都让他们劝阻林徽因。当时梁启超政坛失意,经济情况大不如前,甚至准备动用股票利息,他说:“只好对付一天是一天……今年总可勉强支持,明年再说明年的话。”

梁启超连林徽因母亲的去留都想好了,他写信给梁思成说,林长民的遗孀何雪媛也一并由他照料。其实,此时的梁启超知道自己重病已经时日无多了。因此,他非常急切地给梁思成和林徽因安排工作、未来,也是思考到自己精力和力量越来越有限。这不仅是因为梁启超对未过门的儿媳发自肺腑的疼爱,以及对挚友林长民的尊重和交代,还有对中国未来建筑人才的无比珍惜。

梁家和林家这几年接踵而至的灾难看似飞来横祸,其实也正是晚清立宪派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逐渐式微,再加上军阀混战、政权不稳的某种必然宿命。仿佛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们探索的那条路在当时的中国终究是走不下去的。

不过也正是有了梁启超的慷慨解囊,林徽因才得以顺利从宾大美术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了半年舞台美术设计,成为首位在西方学习舞台美术的中国留学生。转年,林、梁完成学业,开始了结婚、蜜月之旅。

(摘自上海三联书店《被误解的林徽因及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