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胜

2021 年12 月,《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中考体育的分数变为70 分,包括过程性考核40 分和现场考试30 分。其中,现场考试项目设置4 大项22 小项,选考项目大幅增加。

在运动能力Ⅱ的考核中,考生可以从双杠组合/技巧组合、健身长拳套路/健身南拳套路、100 米游泳这三项中选择一项参加考试。

游泳不仅是一项求生技能,更被誉为全世界最健康的运动方式之一,其对身体的伤害几乎为零,而运动后带来的益处是在诸多运动中出类拔萃的。特别是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而言,有助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方案》指出,游泳考试要求为100 米,泳池的长度为50 米或25 米。考生穿着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泳装参加考试,可佩戴泳帽、泳镜,但不可以使用任何有利于其游泳速度、浮力、耐力的器材或泳装。

考生从水中出发,可采用任意一种游泳姿势进行,每个划水周期内,身体任何部位必须露出水面一次;转身时必须触及池壁一次,转身后继续向前游;游至终点时,身体任意部位触及池壁即为完成考试。每名考生只考1 次,考试时间按“分、秒”记录,不足1 秒不计入成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无犯规的情况下成绩有效。

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考生成绩无效,该项目考试计“0”分:考试时,出发信号发出前考生出发,跟抢跑是一个道理;转身时未触及泳池壁;游进和转身时触底;游进和转身时扒扶池壁边沿或分道线;越过分道线或妨碍他人考试;游进时间超过0 分标准规定的时长。

游泳不是人类的本能,需要后天学习,是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环境变化是做不好动作的主要原因。人在水中游泳时,在水的包围之中,看不见也听不见,做动作时只能凭感觉,而这种感觉因人而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性”。初学者由于在新的环境中比较害怕,不敢游是很正常的。

就考生个人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游泳项目在考察时以时间快慢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考生不光要有良好的水性和水感,还要有较好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以保证在水中以较快的速度游进。因此,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可或缺。考生可结合考核项目特征,适当增加陆地上的上下肢力量练习、核心力量练习、耐久跑练习等体能训练。

此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肝炎、重度沙眼、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皮肤病等疾病的考生,以及其他不宜参加游泳运动的考生,不建议选考游泳项目。

竞技游泳是比拼速度快慢的竞赛形式,在观看高水平游泳比赛时我们不难发现,每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都不完全相同。我国着名游泳教练员徐国义说:“所谓好的技术,就是最适合运动员自身能力的技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竞技游泳中提升游泳速度最重要的两方面为:增力、减阻。增力指的是增大推进力,体现在抱水和推水效果,好的技术动作一定会帮助运动员最大化抱水,利用水的反作用力对手臂形成支撑,进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减阻是指减少运动员在水中行进的阻力,其中包括形状阻力、摩擦阻力和波浪阻力。如何提高运动员在水中的身体位置,减少阻力的产生,一直是各国教练员钻研的领域。就考生而言,在不犯规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游进速度非常重要,这也对指导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一部分考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技术动作掌握得很好,游进速度达到了自己理想的水平,但每到模拟考试或现场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度紧张、肌肉僵硬等情况。发生上述情况,大多是由于考生心理素质不佳、自信心不足。面对这种情况,考生除了提高自身运动水平、抗压和临场能力,在平常的练习中还要多次进行模拟,把平时的练习当作比赛,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按比赛标准要求自己,那幺在现场考试中一定会获得内心正向的激励反馈,增强应考心理素质,发挥出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