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莹辉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计算能力作为基本的能力之一具备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有利于未来深入学习和发展。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持续的关注。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展开思考与讨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增强其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有能力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与辨识,并且能够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推理和推断。通过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问题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解决策略和方法。这种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在数学领域较为关键,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够提供广泛的应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设立学习情景,强化计算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模式中,由于数学科目的自身局限性较多,无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过多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加之数学的学习难度较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反感,而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学习情境。

例如,在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情景,在班级内部设立小超市或者小卖部,让学生自己作为超市的“小老板”,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货品,制作不同面值的“纸币”货币,让学生进行角色分类,让学生转换生活中买、卖方角色体验,同时,为不同的商品标明不同的价格,让学生进行货品的买卖。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数字的加与减,在购买货物时,买、卖双方在付款收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数字的计算。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将数学很好地融入游戏,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二)有效联系生活,设计实践作业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除了在日常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外,还要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作业,把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少给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将数学作业设计与身边的生活相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其计算能力。

例如,在进行针对“百分数”课后计算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题目的问答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将题目的问答形式情景设立为分蛋糕或买衣服,如学生A过年时收到了1000元的压岁钱,在过年时,妈妈带领学生A在集市中买衣服,花掉了其中的40%,学生A在买完这件衣服后还剩下多少钱?用问答形式设计课后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实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转化与应用。

(三)创新练习方式,提高自主性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科目,而对数字的计算与运算又是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重点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计算练习中提升计算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丰富和增强计算练习的活动性,采用竞赛形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指派计算题目,实施计算练习夺旗活动、火车计算比赛、计算小巨人争夺、抢答比赛、构建算式迷宫图案等创新方式,同时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可自主编写算式的闯关游戏卡等,这些灵活多样且富有趣味性的计算练习活动,将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活动提供契机,从而使得学生的计算训练从“被动训练”向“主动参与”转变,并通过参与以计算技能、速度和效率为主的活动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到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正确认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要理解数学课堂计算能力策略教学方式开展的意义与含义,探索符合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学习成长需要的拓展资源,兼顾个体差异、合理分层,保证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探究性。在数学计算学习与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其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未来更快、更好地成长。

(作者单位:济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