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平+蔡国兴

摘 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以“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作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在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因此,“健康老龄化”应是老年群体健康长寿,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国内有关专家对于健康老龄化的探讨也十分活跃。

关键词:老年人 健康 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217-02

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和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受主脱因素的影响远大于受客观因素及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老年人的健康和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影响健康老龄化因素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实现健康老龄化采取的对策,在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下,实现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的转变。

1 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因素

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受生育率下降和居民寿命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口的增速和数量的增加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1 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

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后,进入老年阶段,随着生理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出生活自理能力(ADL)下降,疾患增多,慢性病增多(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的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患两种慢性病的比例在15%左右),因病致残增多,呈现“一降三多”的现象。2016年发布的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显示,受居住环境、居住模式、健康状况、慢性疾病以及是否得到充足照护的影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影响广大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指数,党中央及时作出了“注重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指示。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资助下,由吴振云研究员牵头,李娟博士为主,完成了《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该量表从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五个维度,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数据显示,心理健康指数在75岁前基本平稳,75岁后显着下降。截止到2016年,我国超过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4800万,占人口比重的3.5%,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

1.3 老年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受地区经济、城乡、健康和医疗状况差别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的总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有40%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待提高。我国60%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低。

1.4 老年人医疗和其它保障投入不足

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显示,95%参加了以下医疗保险:(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失业人员、学生、儿童、老年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农村户口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70年代建议,医疗卫生费用应该占到国家GDP的5%以上。目前发达国家已接近10%,美国甚至达到过17%,而我国只占4.6%,名列世界第145位。

1.5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

老年人参与社会表示老年人以就业劳动、社区社会活动、闲暇活动等形式开展的活动,目的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受个体条件、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主要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随着个体的不断老化和社会角色的脱离,交流圈不断缩小。根据2012年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个,且每年以7.6万个数量递增,“失独家庭”中有63.3%的人表示“不想出门“,有50.2%的人表示“不想与认识的人说话”,长期居家(≤1次/周)不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认知障碍、抑郁、焦虑症、孤独感普遍提高。年龄增大,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在下降是一方面的原因,老年人利用公共场所与其生活和活动密切相关,活动场所少、分布不均,设施短缺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城乡老年人参与率不足10%,农村只有5.7%。

2 健康老龄化的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老年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保健知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促使老年人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针对老年人特点,加强健康指导,弘扬健康文化、开发健康教材,宣传我国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2.2 健全健康医疗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权益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因此,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医疗服务项目、医疗补贴标准上向老年人群倾斜,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特别要关心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对于重度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采取长期护理保险(江苏已在南通和苏州进行试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大病医疗保险;个人商业保险;长期照护险四级医疗保障体系,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心理压力,维护老年人正当权益。

2.3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尊敬老人的传统由来已久。家庭是老年人主要的生活场所,环境及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从养老资源来讲主要以家庭为主的家庭养老方式,老人对子女的依赖性较强,需要得到亲人的关爱和重视,子女除了在物质上的供养外,应更多地给予老人情感上的关爱,不能歧视甚至有虐待等有悖道德的行为。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生活的有尊严。

2.4 加快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职业化水平

老年人口的增加,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增加,受传统思想影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人员呈现年龄偏大,人员素质偏低(一般通过简单培训就上岗),地区分配不平衡。存在要护理的人员多,而护理人员资源严重缺乏,出现严重供应不足的矛盾,就北京现有养老机构有500多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200人。因此,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努力,构建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从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职称晋升上进行政策倾斜,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认证,持证上岗,积极鼓励大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从事银潮这一朝阳产业的工作。

3 结语

人口老龄化面对养老和健康两大问题挑战,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在这一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积极老龄化”的口号是:“尽可能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以提高人们老年时生活质量”。“积极老龄化”比“健康老龄化”表达更广泛的意思,积极应有对人口老龄化应包含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两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韩布新,李娟,陈天勇.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2-113.

[2] 高利平.健康老龄化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76-177.

[3] 邬沧萍.对《规划》的几点认识[N].中国老年报.

[4] 杨心德.老年心理障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