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瞿北航

中美低碳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瞿北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凸显。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与技术发展的梳理和对比,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 国家政策 技术水平

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受到全球气候变暖、自然资源破坏的制约。因此,学术界对此的认识不断地深入,关于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寻求妥协、创造双赢的研究催生出了一种新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1 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

英国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它首开征收气候税、将温室气体减排纳入立法文案,并且通过立法约束“碳预算”。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为特征的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接着美国、欧盟国家、“亚洲四小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新兴国家的中国在开放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借鉴和吸收优秀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

2 中美两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

2.1中美低碳经济政策与主张

(1)美国——振兴美国经济、占领下一个技术高地。美国在布什政府时期碳排放量持续排在全球首位,但其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不愿承担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金融危机的爆发给美国经济一记重创,振兴美国经济亟须创新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开发。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从国家战略高度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发展,并不断加大投入,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与教训,也涌现了像西雅图、芝加哥、波特兰等优秀的低碳城市。2015年8月奥巴马推出了史上“最大、最重要”的清洁能源计划,旨在未来15年内美国发电厂碳排放目标相比较于2005年减少三成。美国多个州政府不得不限制、或将重心转移到在技术上更高效的燃煤电厂。2016年7月美国白宫推出新的太阳能专案计划“清洁能源储金”,将在2020 年前,为全国的中低收入户提供1GW的太阳能系统。

(2)中国——在危机中摸索发展的新机遇。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制定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我国才慢慢厘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比较成熟的环境政策体系才慢慢形成。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被明确公开于《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该报告指出相较于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年预计下降四成到五成。2014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将低碳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申了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态度。

201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等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显着成效。

同日国家标准委发布11项温室气体管理国家标准,这11项标准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以及发电、钢铁、民航、化工、水泥等10个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2.2中美两国低碳技术水平

(1)美国——整体投入大、成效高。学术界还没能给出低碳技术的明确定义。但其是对低碳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碳无形资产。美国着眼于对新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严密控制,并且在清洁能源的研发、智能电网的构建、新房屋及安置改造上的资金投入也毫不吝啬。

例如美国在CCS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上投入研发资金1100万美元。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歇根海滩建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将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将捕捉到的CO2储存在地下或海底上百年上千年;美国政府致力于发展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现代化改造;投入160亿美元,用于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电动汽车以及为新型汽车提供电力的基础设施和新型清洁燃料的交通运输业项目。

(2)中国——技术研发总体有很大突破却又遇发展瓶颈。我国“十一五规划”确立节能减排工作以来我国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着成绩。包括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多联产、超超临界工艺、电池技术、建筑和工业节能、风能应用等尖端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拓宽应用市场。但是,低碳技术领域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数量跟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

近年来,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设计和研发力量不足,仅是在制造技术上有所提高的发展瓶颈,使得从二次创新能力,过渡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动态积累的低碳经济自主创新过程难以为继。

3 中美两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比结果

从以上中美两国不同的政策主张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总结了中美两国走上和而不同的低碳发展之路的对比结果。

3.1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且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型一致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交出了一份卓越的经济发展成绩单。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附加值低。而且中国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的是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巨大消耗。2015年来,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令人满意,反映出经济持续疲软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就业率依然维持在12.6%的可怕水平。美国政府为了维持就业率水平和推进经济的发展在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低碳减排间进退维谷。从万德数据关于中美两国2007年~2013年化石燃料的能耗占能耗总量比重基本都维持在80%也证实了这一点。

3.2国家发展政策侧重点不一致、技术水平有差距

首先,奥巴马政府的碳减排政策与行动的内容直接着力于调控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构上,力图从源头上控制碳减排的发展趋势。而我国更多地强调调整工业领域的能源浪费,以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报告中行动的重点在于对多产业部门的“规划”;而美国报告中更侧重于制定涉及多产业部门的“标准”。我国更多的是侧重于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重点;而美国的报告和措施侧重于电力的排放,倾向于电厂减排。其次,替代能源等新技术发展不仅对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至关重要,也是推动美国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保障。近年来美国替代能源和核能占能源比重基本稳定在12%,而中国则为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低碳技术方面与引领世界发展的美国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4.1把低碳发展置于国家政策高度

中国是碳排放大国,环境超负荷的不良后果开始影响到大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国家层面要建立地区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地区之间在低碳政策执行与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协调力度。在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真正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条件,通过立法的形式,以制度来约束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4.2以市场化机制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今后的碳排放权交易要逐步过渡到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体系,还要通过加强完善的碳交易机制设计,使节能减排的交易者切实获得节能利益,以市场化力量来推动各类经济主体不断降低排放水平,从而推动宏观层面经济发展的低碳化。

4.3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首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技术瓶颈,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朝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之路颇为坎坷,这需要与发达国家加强技术沟通。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在国际贸易争端领域提供新的争议对象,由此,碳关税也将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国目前就需要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商品贸易、投资领域展开国际合作,共同探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机制,避免贸易与投资争端。

[1] 李昳,张向前.美国低碳经济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5(7).

[2] 刘春蓉,匡耀求.低碳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经济学评判[J].广东科学社会,2016(3).

[3] 罗良文,雷鹏飞,张万里.立足国内,放眼国际,聚力共促低碳经济发展——首届低碳经济论坛(武汉)综述[J].经济研究,2015(11).

[4]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转型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其驱动因素——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4).

F113.1

A

2096-0298(2016)08(c)-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