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克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委员会,河北 秦皇岛066000)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可以提供虚拟的操作平台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领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初步能力,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1 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切入,应以不影响数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不能随意切入,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幺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无疑大大加深了学生探究“为什幺”的欲望。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幺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就很难想像了,利用多媒体中“Z+Z”智能教学平台里,通过演示,学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过程。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教学效果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2 利用多媒体以惑为诱导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在他们本身的“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因此上课开始教师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埋伏“陷井”,以惑为诱,最大限度地利用惑的冲击力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种方式的开头,一般用于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这样在以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上课前利用多媒体再现了一个农民伯伯丰收的情景,丰收了,一大堆的小麦,可是农民伯伯却发愁了,怎样才能知道这堆小麦到底有多重呢?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学生马上想到了要求小麦的重量,也就必须要先求出这个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那幺圆锥体的体积怎样求呢?它和什幺有关系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样的多媒体情境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比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探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时学生很难凭借空间想象能力回答完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也无法去体会和想象,但如果动手实验,利用萝卜、苹果等材料进行动手切割,学生很快就容易得到结。又如利用“剪纸”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认为这样的问题无法求出来这时学生就产生了急于知道这究竟是怎幺的一个数的强烈情感。这样以来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情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惑”中生“趣”。

3 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多媒体形象、灵活、快捷、方便、实用,使学生能快捷、迅速的得到信息,做到图文结合,即省时又形象。图形的变换,角度的分析,全方位地展现几何图形,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做边总结,对学习方法获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发现和领悟知识打下基础。七年级《截一个几何体》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时,不妨在学生利用实物做过实验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切割的过程及切割后的截面形状,进行概括、总结,系统地进行比较讲解,更加清晰地展示物体的构造,强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空间思维的扩展,想象力的发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