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逸凡,张 煜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高度浓缩了当代社会的热点现象,同时也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世态、文化、民生特点。日本流行语的产生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日本近三十年“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①日本“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是当年产生的各种新词中选出国民所说所闻最多的词语以及与这些词语有着很深关系的人物、团体来进行表彰这样的活动。该活动创始于1984年,每年12月上旬发表。中获奖流行语,从经济与社会的层面勾画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近三十年日本流行语中,“泡沫经济”(バブル,1986)②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泡沫经济期是日本战后仅次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即“平成景气”。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和分歧点。本文以“泡沫经济”为中心对三十年日本经济社会类流行语做整理分析,以了解其社会变迁。

一、“泡沫经济”的出现与流行语(1984—1990年)

日本经济在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苏,很快就迎来了高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已达到空前繁荣。其中,使经济充满活力的一大表现就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1984年12月20日确立了电电改革三法,日本电信电话公社被民营化,NTT——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1985)重新开张,其名声从新名字被发表仅仅几个月,就以惊人的速度被大众所认知。此外,1987年4月1日,日本国有铁路115年的历史也落下了帷幕。国铁分割民营化作为中曾根康弘内阁实行的政治改革,将国铁分割为7个JR(JR,1987),从此作为民营铁路公司重振旗鼓。经分割的国铁克服了一体化经营所带来的体制僵化的问题,民营化又克服了“公社”制度带来的员工无干劲等问题,新诞生的“JR”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一时期日本大众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众”(分衆,1985)是在经济顶峰时的日本社会表现自信的新词,意思是因价值观不同而被区分开的众人。在这段经济顶峰的时期,日本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产生了并非以前性质相等的“大众”,而是“分众”。他们因充裕的物质条件而自我放任,追求越来越高层次的物质享受,富裕了的年轻人不说单双,“一个手指,两个手指”(ワンフィンガーツーフィンガー,1987)装模作样的表现,体现了时代的氛围。资本上涨,日产新发售的高级车西玛受到爆炸性欢迎,形成了购买高价商品的“西玛现象”(シーマ现象,1988)。日本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使人们对未来的资本利得过于乐观,而对风险溢价的估计偏低,从而导致对资产的定价过高被认为是导致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

惊人的经济发展使日元迅速升值。由于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的容许政策,美元对日元汇率一下子打破了200日元的大关。东海银行调查部准确地预测了日元的急剧升值,提高了定价。不久,该调查部又预测美元对日元汇率会跌至150日元(150円台,1986),这对日本社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此外,大幅度的出口超额使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与许多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摩擦。为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压力而烦恼的中曾根康弘提出“国民一人买100美元的美国产品”,形成了“100美元购”(100ドルショッピング,1985)的潮流。在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也还隐藏着其他巨大的危机,除了经济的波动外,还有众多社会问题。

1984年发生了怪人二十一面相将氰化钠混入糕点中,向格力高、森永等糕点厂家进行威胁的事件。森永制果用安全的食品包装来对抗,将1 200日元的糕点包装,卖出1 000日元(千円パック,1984)。不仅是“食”的方面,“住”的方面也开始出现问题。由于狂乱的土地投机热潮正式化,不法商人抬高地价,强行买卖租地权(地扬げ·底地买い,1986),房价骤涨又导致了投机狂潮,房地产很快成了“泡沫”,给经济埋下了巨大隐患。

1987年,安部譲二《围墙中不吸取教训的人》一书因讲述了监狱这一特异的动机登场的独特的人物群而畅销。这一年从贪污、诈骗到被盗事件,相继发生的问题便被称为“不吸取教训的○○”(惩りない○○,1987)。而就在第二年被称为战后最大的贪污事件的里库路特事件发生,用未公开的股票收受贿赂的政界官场领导口径一致地转嫁责任,“一般这被称为‘贪污’”(ふつうは“汚职”と申します,1988)这句话也成为流行语。“官场”腐败,“职场”则成为了空前的“卖方市场”,企业想进就进。而理工科的学生大量地向金融企业流出,使技术立国的日本遇到了危机。在此状况下,有保证的硬派产业·川崎制鐡以“认真·愉快·川铁”(まじめ×ゆかい,1989)为口号吸引人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到1989年为止,表面上日本经济仍处于繁荣的高速发展状态,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国外资本涌入等等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然而事实上,日元急剧升值,对美国的出口超额,房地产价格暴涨,金融业吸纳制造业人才等非自然的经济现象都预示着日本经济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这一时期,民众充满了自信与热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但同时也产生了铺张奢靡、装腔作势等心理。种种问题与失控混乱的局面都为接下来的经济崩溃埋下了隐患。

二、“泡沫经济”崩溃与流行语(1991—1998年)

犹如泡沫的浮华与转瞬即逝,“泡沫经济”在1991年开始崩溃了。股价下跌、资金链断裂、信用失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繁荣了数年的经济迅速崩坏。“保守”与“寻求弥补”可以反映这一年日本国民的心态。“深蓝色的西装茄克”(绀ブレ,1991)为代表的“保守”系作为时尚又复兴起来。针对那些由于股票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的大宗客户,许多证券公司悄悄地进行“损失填补”(损失补填,1991)。

在“泡沫经济”崩溃已成既定事实的1992年后,日本经济类流行语也一边倒的偏向负面化。充分体现泡沫经济崩溃的真实感的新词“信用卡破产”(カード破産,1992)体现出消费者们的悲哀,泡沫经济的破灭带来个人破产的人数激增。在这一年,经营高层倒下的景象也已经随处可见,无力偿还赊账而低头道歉的社长、不断后悔的会长“谢长悔长”(谢长悔长,1992)不断涌现。随着政·官·业的腐败结构越来越严重,1993年因“串通投标”而发生了总建筑贪污的事件。由于自治体的公共事业因商家的“串通投标”而被认定为投标企业,地方首长的意向被称为了“天上的声音”(天の声,1993)。

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日本人消费习惯的改变,商品市场中商家的持续降价形成了“价格破坏”(価格破壊,1994)。西装品牌“洋服青山”也开始销售“2 500日元套装”(2 500円スーツ,1993),使百货商店等业界陷入苍白。“泡沫经济”时虚高的物价跌回原点,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喜讯,不过由于经济的整体衰退,毕业生迎来“就业冰河期”(就职氷河期,1994)。

经历了这样的经济剧变,日本开始关注与分析崩溃的原因,并开始倡导节俭朴素的生活。《复合萧条》和《清贫的思想》这两本书便很具有代表性。前者旨在阐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先进国家泡沫经济现象的背景,并就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和崩溃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复合萧条”(複合不况,1992)是指“泡沫后遗症”是库存和设备调整等的循环要素多层复合的结果。后者则倡导简朴的生活,摆脱物欲缠绕的生存境界(清贫,1993)。面对物欲横流的风潮,敢于反击的《清贫的思想》意料之外成为畅销书。

三、力求复兴的新世纪经济与流行语(1999—2016年)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已有所恢复,工资水平上升。人们开始相信“现在跳槽的话马上能达到年收入300万日元(年収300万円,2003),即使没有跳槽工资也会一点点地调整到300万日元。”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日本以国民整体均为中产阶级而为豪,但泡沫经济后,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使得“1亿总中流”崩溃,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产生了“富裕阶层”(富裕层,2005)这一流行语,并形成了所谓的“差距社会”(格差社会,2006)。日本泡沫经济以及之后的经济不景气与持续低迷,从新语·流行语也印证其产生因素。

1.金融界信用缺失,问题重重。1998年,由于不良债权问题,想要增加内部保留金的金融机构,便迅速开始了“滞贷”(贷し渋り,1998)。行政的束手无策,金融机关的自私自利所导致的“滞贷”,转眼间就蔓延至整个日本国家,成为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围绕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的处理与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财政资金投入,经营者缺乏经营伦理,产生了不小的“道德性风险”(モラル·ハザード,1998)。经济低迷,银行回收不良债权也不见进展。即使在这种状态下根据BIS(国际清算银行)规定为了保持自己资本比率在一定水平以上,不愿向风险更大的中小企业借出资金,已经借出的地方必须回收资金,对没有拖欠返还的企业急急忙忙想要收回成本,要求另加担保等等,这样的“强行收贷”(贷し剥がし,2002)逐步损害日本经济的活性。

2.政府无力,政策收效甚微。政府为了使经济复苏,也做出过各种尝试。例如2008年关于“埋藏金”(埋蔵金,2008)的争论。争论的契机是“自民党财政改革研究会”在2007年总结的报告书。曾有评论称重新省视特别会计的话,数十兆日元为单位钱可以榨出,所以把特别会计的公积金比喻成埋藏金。数年后诞生的“安倍经济学”(アベノミクス,2013)是以脱离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为目的的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标语化的产物。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政治策略,安倍首相称之为“3支箭”。“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以来,对经济复苏有一定的短期效果,然而最终还是遭受了挫败。2016年实施的负利率政策(マイナス金利,2016)是中央银行将名目利率设定在零以下,为刺激经济而采用的非传统金融政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对于日本摆脱经济低迷的效果并不显着。

3.企业内部丑闻不断。以食品安全、标识事件、召回事件、医疗错误事件、牛肉伪造事件、核电站的隐瞒故障事件等一连串的企业丑闻曝光为契机的“内部告发”(内部告発,2002)受到关注。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日本麦当劳店长提起诉讼称,麦当劳高层让没有权限与报酬的员工就任管理职位,不支付加班费和假日出勤补助,出现了“空有名号的管理职务”(名ばかり管理职,2008)。诸如此类,有着作业时间长、职权骚扰等恶劣的劳动条件,任意驱使员工、离职率高、过劳等问多发的企业,被称为“黑企业”(ブラック企业,2013)。电视剧《半泽直树》便以泡沫经济末期进入大型银行的半泽直树与组织内外的压力抗争作为题材,主人公半泽反击的时候的台词“如果被打了就还击。加倍奉还!(倍返し,2013)”成为年度获奖流行语。

对此,日本试图摆脱经济低迷,通过经济转型与变革实现突破的努力从未间断过。

百货店的困境还在持续中,但是“快速时尚”(ファストファッション,2009)提高了销售额。在这场时尚潮流中,日本品牌的优衣库、岛村、g.u.参与了竞争。另外,通过旅游业、服务业拉动外需,从而推动商业的发展。2015年大量中国人去日本大量购物,不仅带动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更让“爆买”(爆买い,2015)一词成为了流行语。

日本在新时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技术优势,在部分高端领域也取得了成果。以电脑的高性能·低价格化以及通信的大容量·高速化为两大支柱的IT革命(IT革命,2000)在日本极速普及,大大提高了电子商务的比重,增加了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直接交易。次年,日本又普及了宽带通信网(ブロードバンド,2001),它高速接收大容量信息,预计传输可达每一秒一兆位。此外日本的机器人研发也已享誉全球,由千叶大学特别教授,“自律控制系统”研究所所长野波健蔵提出并开发的无线操作的无人飞机(ドローン,2015)又在这一领域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四、结语

流行语起源于社会,生存于社会,又影响着社会,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近三十年间日本有关经济方面的获奖流行语准确地折射出了社会经济的热点,从泡沫经济的出现、破灭到复兴,反映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变迁。日本的泡沫经济是从1986年开始的,在1984年日本经济非正常化的预兆在流行语中也已显现:日元急剧升值,金融业膨胀,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在泡沫经济出现的前几年及泡沫经济时期,民众充满了自信与热情,但同时也产生了铺张奢靡、装腔作势等心理。食品安全、土地投机、诈骗偷盗、贪污受贿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种种现象表明高速发展的经济冲入了误区。

同时,流行语又反映了那个时期日本的一些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市场混乱,土地和股票等投机活动剧增;政府贪污腐败现象;民众盲目乐观,过度消费,奢靡成风;日元迅速升值,欧美施压,国外资本涌入等等。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进入了持续低迷期。物价下跌、就业困难、经济不景气等现象都在流行语中有所体现。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有所恢复,工资水平上升,但由于经济结构等原因,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近年,日本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技术优势,在部分高端领域和旅游服务业都取得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