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运,周昭雄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担负着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四川省经济增长数量近年来不断提高,城镇化也不断加强。本文将从人口指标、城市公共服务指标、经济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环境指标这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理论的熵权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对其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四川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熵权法基本理论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权重)越大,其熵值越小。信息熵评价应用到综合评价中,通过突出局部差异的权重计算,根据同一指标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来反映其重要程度。该方法在工程招标、项目投资和方案评价领域有一定的应用研究成果。

二、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将新型城镇化的指标分为五大方面。一是人口指标,具体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二是经济指标,具体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恩格尔系数。三是城市公共服务指标,具体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五是环境指标,包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设为A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A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A3,“固定资产投资额”为A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A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A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A7,“城镇恩格尔系数”为A8,“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A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A10,“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为A11,“城市用水普及率”为A12,“城市燃气普及率”为A1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为A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A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A16,“城市污水处理率”为A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A18。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四川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测量四川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2001—2016年这短短十几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经济搞上去的同时,在相应的人民福利福祉方面政府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新型城镇化之“新”,就是要区别于“造城运动”,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城镇化质量,使之健康发展”。

各指标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

由表,可知,五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指标、环境指标、人口指标、公共服务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这三个指标,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量影响程度较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这三个方面工作的力度。由此可见,经济指标还是决定新型城镇化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环境指标。近些年来,绿色中国不断被人们提起,绿色产业、绿色GDP成为人们进行工作的前提和重心。习总书记说,要把环境搞上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测评城镇化方面,居民的生活环境显示出了较强的关系,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城市环境正在受到重视,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市容市貌方面的建设。在人口指标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四川省在今后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要注重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协调好居民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创业难问题,重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城市公共服务指标和基础设施指标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所占比重较大,表明四川省各级政府在不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以期为人民的养老提供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均突破95%。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方面,政府应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障。

表1

四、结论与建议

运用熵权法来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各方面的权重,从而反映出各个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对四川省2001—2016年间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量,得出结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政府须继续加大相关方面的投资和管理力度。此外,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已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加强对城市交通、环境、居民生活等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以“人”为导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