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影响着“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特殊的思想成长环境和独特个性特点,如何让“80后”与“90后”这两个群体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使得“80后”高职院校辅导员通过自身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规范“90后”大学生在校日常行为,促进“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实现“80后”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与“90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共赢蓝图。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格魅力

如今“80后”一代很多已经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从高校学生到社会工作角色的转变和身份变换,进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的“80后”青年教师占有比例也越来越大,同时“90后”完成了从高中时代迈向大学校园生活学习期的过渡,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80后”为工作主体和“90后”为工作对象的双重转变,这两大具有相似且不同特性的群体自然会在高职院校的舞台上,无论从思想观念、个人心理特点、教育背景、社会责任感、做人处事、时代成长经历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转变过程中如何让具有特立独行、思维活跃的“80后”辅导员,理解具有个人鲜明、思想判逆的“90后”大学生的独特思想观,让他们在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与自身人格魅力指引下做到思想上坚定信念、学业上刻苦努力、生活上自力更生、为人处事上敢于担当,关系协调上游刃有余,进而实现两个年代两种不同身份的群体之间价值增值和双重效益,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1 “90后”大学生的精神思想需求

1.1 理想信仰上:精神家园面临真空,坚定信念渴望被指引

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生活网络化、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对“90后”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产生巨大影响,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大学校园,影响“90后”在校大学生在个人理想信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致使“80后”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带来挑战。由于“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丰衣足食、娇生惯养的生活环境,性格独立孤僻,标榜“以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在“三观”问题难免会产生疑惑和不解,比如近些年大学生自杀现象不断攀升,反映出大学生在理想信仰上存在着缺失和真空。作为“80后”年轻一代的教育者更需要认清严峻形势,妥善处理好矛盾,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澄清自身存在的模糊认识,才能够旗帜鲜明地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仰教育,不能让“理想信念教育无用论”进课堂。因此“80后”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主动去了解自己工作对象主体------“90后”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1.2 价值观念上:面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确选择渴望被指引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比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在中西不同文化和双重价值观念的交织中,作为高职院校“90 后”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了困惑和矛盾,在价值主体选择上呈现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为淡化共产主义信仰、文化信仰多元化、责任意识淡薄化、人际关系冷漠化、人生目标功利化和实用化主义。再者“90 后”大学生象牙塔式学习和生活模式,使得他们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但缺乏对社会环境真实了解和实际生活磨练,对于复杂社会现象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无法辨别真善美、难分假恶丑,再加上快节奏性的社会生活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选择上,时而精力旺盛,敢干敢拼,时而怕苦受累,不敢担当,时而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时而盲目自大,过度自信。还有“90后”孩子是在“6+1”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娇生惯养成长的,不明辨是非,部分家庭父母关系破裂伤害了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把负面东西灌输给孩子,使他们从小在价值观上发生偏移,因此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90后”的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

1.3 认知需求上:面临认识世界的复杂性,正确认知渴望被获取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为“90后”这一烙上特殊时代印记群体,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处于人格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这“三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对世界观的认知、价值观的评价、人生观的取向从内心来说很不成熟,加上之前高中阶段主要精力全部用于学习,校园生活相对纯洁与单调,当他们进入“工学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大学校门后,学习任务相比高中和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比较轻松,有了很多空余的时间接触和了解社会,社会多样化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这班涉事未深的“90后”来说,产生极大影响力和极具诱惑力。因此,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能否理解自我认知,认清有利于自己成长成才学校客观环境,正确认识和辩别社会各种因素,能否在注重个人情感、价值追求和理想假设的同时,通过不断修正学习方向、完善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净化偏位的纯朴心灵,这将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更是从事高职院校“80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面临的首要任务。

1.4 关系模式上:面临生活空间的多维性,交往关系网渴望被重新构建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90后”大学生,其成长、生活和发展空间是多维立体的,关系模式是网络状,交往对象是交互的。一方面是因狭小的现实成长空间,内心渴望重新构建亲友关系。“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结构已经由“4+2+1”格局转变为“6+1”格局,家庭中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溺爱不仅造成“90后”大学生的依赖性,更影响了他们的个人秘密空间,导致他们对长辈的排斥和拒绝沟通,他们渴望重新构建与长辈距离适中,彼此相互尊重的家庭长幼关系,另外有相当比例的“90后”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关系得于冰冷期,他们很少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亲人的关爱,这种无爱或缺爱的家庭关系更应该重新构建。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渴望兄弟姐妹般的朋友,不至于在家庭中孤单无助,他们也希望重新构建一种与朋友倾心交流又相互理解的兄弟姐妹关系。

其次是虚拟网络空间,内心渴望重新构建网络交往关系。“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媒介、网络游戏与众多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交流,不仅可以消磨空虚寂寞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更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网友交流沟通自己成长的困惑烦恼。由于网络朋友身份具有隐匿性、不确定性、陌生性等特点,必须规范“90后”大学生虚拟网络生活交往秩序,构建文明的网络生活空间和诚信的网络人际关系。

再者是因个人发展空间的竞争性,渴望重新构建竞争合作关系。“90后”大学生从小就重点关注,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上受到很多人的期待,面临与同龄人的竞争,他们尤其渴望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同时在竞争中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90后”们进入大学校门时就意识到交际圈的重要性,根本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圈子,而不会立足于一个朋友圈,高职院校如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90后”可以在竞争环境中成长、在合作中共赢,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1.5 心智发展上:面临不同年龄段角色模式的过渡性,成熟度渴望被认同

“90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与发展过渡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稳定,却希望能够得到认同,不希望被当成稚气的孩子和毫无社会阅历的学生来看。在讨论问题时,总是依照成年人的思想来阐述观点,另外渴望成熟还体现在对负责精神的认可与追求上,调查显示,83.9%的“90后”大学生认为必须对家庭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75.2%的认为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这都体现了他们对自身角色成熟趋向的追求。

2 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创造是辅导员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去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三观”吸收消化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深远,特别是“80后”青年辅导员身上具备的良好文化素养和极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会对“90后”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

2.1 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合格的政治素养,能够引领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80后”高职院校辅导员是“90后”在校大学生思想觉悟上成长的引路人,理应特别重视其思想政治教育。“80后”辅导员们很多都是党员或思政理论与实践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立场鲜明、使命感强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扎实,这些“80后”青年辅导员具有的良好思想品质必然会对“90后”大学生的“三观”成型、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80后”辅导员,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思政方面的方向、水平、责任,积极引导“90后”大学生们的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取向,指导和培养他们具备大学生良好品格、修养、人文情怀,重点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是非问题上的判断力,运用正确、果断、冷静的思想武装头脑,最终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素养。

2.2 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优良的师德师风,能够彰显榜样力量,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

高职院校“80后”青年辅导员成长改革开放之后,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一代人,这些可贵的品质构成“80后”辅导员重要的人格魅力。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拓者和领航人,其工作繁杂、待人耐心细致、责任心重,尽管如此,“80后”辅导员自身素养决定了他们都很爱岗敬业、乐于无私奉献,热爱自己教育事业,也很注重与“90后”大学生沟通交流时的言谈举止、仪表仪态,对所有同学能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班级和学生管理事务,能充分尊重、平等关心和信任每一位同学,做到为人师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高尚人文情操。“80后”青年辅导员具备的这些高尚人格魅力品质,影响着在校“90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他们会以辅导员为榜样,做到严于律己和诚实守信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2.3 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工作技能,能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促进专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在招聘“80后”青年辅导员人才时,会注重辅导员所学专业是否与学校所设置院系专业相符,进而可以一对一匹配到相应系部所在专业中,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应该从“90后”大学生学科专业领域着手,寻找到两代相似群体心灵上沟通交流的契合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后”青年辅导员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在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上,总是不断积极关注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养成“学到老,活到老”的学习理念,注重专业知识积累和去伪存真,能够及时准确的结合专业知识领域,做好“90后”大学生尊重知识、踏实认真、勤学苦练理论知识和实践,掌握好一门未来就业的专业技能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通过“80后”辅导员活跃、创新、扎实的工作技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把“90后”大学生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人才有机结合。

2.4 较高的活动组织、创新、应变、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活动策划和执行力

“80后”青年辅导员都有过大学活动的组织经验,活动中部分环节可能都有自己创新能力的体现,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之后,协助“90后”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理应得心应手,但重要的要积极主动参予融合班极集体中去,尤其在策划活动方案的准备、启动、实施和收尾阶段,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启发和拓展他们的个性思维和独特视野,耐心细致的给以指导和帮助,和学生一起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棘手问题,努力帮助学生把活动方案变为活动的圆满完成,对于学生在活动规划、实施、收尾过程中得到的丰硕成果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认可和肯定,同时提醒存在的不足和待以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好的规避错误、改进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活动的组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增强“90后”大学生想做事、能做事、敢做事的胆量和信心,绝对不能半途而废,要做到有始有终。“80后”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时刻需要带领和影响“90后”大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加强能力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地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2.5 较高的心理解惑能力、沟通能力,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定制个人发展规划

每个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有过仿偟、恐怖、无助的精神状态。“90后”大学生在迈进高职院校校园时,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思想行为也会逐渐养成孤独冷漠、喜欢独处、漠视一切、不思进取、遇到难题总是选择消极躲避态度、甚至采用过激的极端处理方式。“80后”青年辅导员在上岗之前,都经过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旦发现某些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时,必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开导疏通,让他们拥有一颗健康向上心态,塑造大学生本该有的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大学学习生活的时光里,“80后”青年辅导员与“90后”当代大学生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战略伙伴,又是直属的上下级对立又统一的关系,“80后”青年辅导员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大学生既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更要保持自己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性。定期与专业授课老师沟通,帮助他们明白其学习态度、兴趣、目标、方法,以利于顺利完成学业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也要与宿舍管理员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日常行为举止、宿舍卫生文化建设、个人卫生情况,更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背景、脾气秉性,争取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学生个人情况,为个人成长发展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龙海平:《“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及教育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78-79页。

[2]陈丽:《多元文化视野中的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初探》,《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130页。

[3]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2期,第87页。

[4]耿俊伟:《华中科技大学:培养“专家”型辅导员引导学生成长》,《中国教育报》,第3版,2008-10-15。

[5]杨玲,董军.高校辅导员考评要注重四方面的能力建设[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4):249-250

[6]李江凌.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和实现[J].求实,2006(3):74—75

[10]肖菊仙.试论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人格魅力[J].科教导刊.2012(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