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晓艳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可以这样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1个十的直观表象。

一、猜一猜:有几颗宝石

1.瞧!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多少颗宝石呢?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给学生一个提示:数量比10小,学生自由猜。

2.让我们一起打开箱子看一看,数一数……原来一共有9颗宝石!

二、摆一摆:摆9根小棒

1.现在请你数出9根小棒摆在桌面上,数好了请同桌检查一下。

2.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全班齐数进行验证。

三、捆一捆:捆10根小棒

1.初步感受建立“1个十”的必要性。

(1)瞧!又找到了一颗宝石,现在一共有几颗?(10颗)

(2)宝石的主人觉得这10颗宝石就这幺散开放着,万一丢了可怎幺办?

学生自由发言,觉得需要将这10颗宝石放在一起保管才好。

(3)看来还是把它们放进箱子里比较好(课件动态演示):这个箱子里的宝石是10颗。

2.动手操作直观建立“1个十”。

(1)原来数出的小棒还能表示这个箱子里宝石的数量吗?

学生表示需要再拿1根小棒和原来的9根放在一起,一共10根小棒。

(2)想一想,你们数出来的10根小棒,该怎幺整理比较好呢?

预设:“放1堆”“装1盒”“捆1捆”等方法。

小结:你们太会动脑筋了!你们说的“1堆”“1盒”“1捆”中的“1”,其实就是1个十的意思。(板书:1个十)

(3)像这样(示范捆),我们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就是1个十。请同学们也这样捆1捆。

(4)当10根小棒一根一根散开时,那就是10个一(板书:10个一)。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就变成了1个十。“一”和“十”是数学中的两个计数单位,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它们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3.走进生活体会“1个十”的便利。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看一看(课件呈现10支牙刷、10个发夹、10粒电池的图片)。你有什幺想说的?

预设:在生活中我们习惯将10样东西装在一起,方便统计。

(课件动态演示,10根零散的小棒扎成一捆)就像咱们在数小棒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方法,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就是1个十。

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看一看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个十”的直观表象,感悟建立单位“十”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