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仙 欧阳欢 唐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白菊仙 欧阳欢 唐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提高我国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例,分析其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效,总结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做法,为农业科研院所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参考借鉴。

科研院所 青年科技人才 培养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谁拥有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当前,我国已进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正在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需培养造就大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青年科技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提高我国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热科院青年科技人才现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热科院),为农业部直属科研单位。下设14个科研机构,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等70多个科研平台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十一五”以来,热科院牢固树立“人才强院”理念,以服务热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发布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形成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创新活力较强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人才规模。至2013年末,专业技术人员共1392名,其中45岁以下的1088名,占总数的78.2%,青年科技人员比重较高。2013年青年科技人员比例比2006年增加6个百分点。

二是年龄结构。至2013年末,30岁以下占30.4%,31-35岁占34.8%,36岁-40岁占18.1%,41岁-45岁占16.7%。2013年35岁科技人才比例比2006年增加14.1个百分点。

三是学历结构。至2013年末,博士占29.5%,硕士占42.1%,本科占22.7%,大专及以下占5.7%。2013年博士比例是2006年3.5倍,高学历化趋势明显。

四是职称结构。至2013年末,正高级占2.6%,副高级占20.7%,中级占42.5%,初级及以下占34.3%。2013年高级职称比例比2006年增加2.7个百分点。

五是人才质量。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7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2人,获海南省青年科技奖13人。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呈现脱颖而出的趋势。

2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思路

遵循热带农业科研的规律和特点,全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以人才工程、科技项目、搭建平台、导师帮带、院校联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出国深造相衔接的开放式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坚持重要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后备人才超前培养、拔尖人才特殊培养,逐步形成统分结合、院所联动、相互衔接、相辅相承、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热科院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主要做法

3.1 实施人才工程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把青年人才工作摆上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位置,院加强人才战略规划,院属单位狠抓工作落实,实施“重要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打造青年科技人才聚集小高地。

一是启动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力图重点引进、选拔和培养10名左右具有国际视野,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掌握话语权,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人才,100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学科带头人和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000名热带农业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技能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在科技开发、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骨干人才。

二是加快实施热带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等扶持培养计划,建立一批热带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在热带农业青年拔尖人才建设方面,重点引进、选拔和培养在热带农业各学科领域具有较高技能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青年拔尖人才,院所联动,每个团队经费资助75万元。目前己建立了15支青年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同时,出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快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3.2 依托科技项目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进取精神强,勇于探索,院所联动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舍得投入,优先投入,着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独立研究能力。

一是支持科研人员自主选题、自主聘任科研团队、按照规定自主使用研究经费,创造人才成长有利条件。通过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培养和锻炼青年人才。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点支持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前瞻性、储备性和孵化性的创新研究。2006年以来,全院青年科技人员有78.6%主持过基本科研业务费,有89人通过该项目锻炼以后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基金项目,在培养农业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二是依托国家级重大项目培养中青年骨干和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形成以项目推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局面。如37岁的李平华博士,2011年从美国引进回热科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项目子课题等研究,在细胞水平上揭示C4光合发育的分子机理,并扩展到木薯、甘蔗等热带作物光合调控,带动整个C4领域在国内的发展。2013年入选我国第九批“青年千人计划”,成为农业部“三院”首位入选的专家。

3.3 积极搭建平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积极筑巢引凤,为青年人才创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将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研究骨干推到更加重要的科研或者管理岗位上,主动给这些业务骨干分任务,压担子,并将部分后备骨干人才推向领导岗位,让优秀的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长起来。

热科院刘国道研究员2003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通过充分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给位置、压担子,为其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的机会、干事创业的舞台,先后担任品种资源研究所所长、热科院副院长,主编《热带牧草栽培学》等专著1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培养研究生40多人,以主要完成人选育出牧草新品种23个,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该同志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开发、栽培与利用方面的领军人才、中央联系高级专家,有效地促进热带牧草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4 团队导师帮带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团队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微观环境,是学习科研技能、拓宽视野的平台,也是锻炼合作精神、进行科研原始积累的平台。团队导师帮带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转,能有效促进拔尖青年科技人才锻炼和提升。

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木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木薯栽培、育种和木薯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在木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我国木薯品种更新步伐,2013年该中心荣获农业部先进集体。现有科研人员23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10人;其中46-50岁人员3人,41-45岁人员1人,36-40岁人员9人,35以下人员10人,拥有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3人。在培养和锻炼青年人才做法上,该中心依托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导师帮带,引导青年骨干明确研究方向,并采用内部指导、联合培养、鼓励参加和组织学术交流等多种培养模式,提升青年骨干的研究水平,同时加大研究经费支持力度,改善科研条件,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团队专家李开绵荣获“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陈松笔荣获“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3.5 院校互补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建立学历提高、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访问交流与进修、联合培养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提高全院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通过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利用博士后制度突破了多方面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吸引国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进站开展研究。并通过在职教育等方式开展研究人员的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先后选送了250多名青年骨干到知名院校提高学历和开展博士后研究,以科研任务带学习、以学习促科研,在全院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研究、学习氛围,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是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了互补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热科院自1983年起先后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新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近5年来己联合培养了硕士毕业生870多人、博士毕业生170多人和博士后研究人员15人。

三是树立人才国际观,开展人才国际化培养。通过与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等国家和科研组织合作,派出青年科技人才100多人出国(境)进修和交流,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热科院加工所充分利用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共同组建“中澳先进热作材料国际研究中心”,每年分批派出青年科技人员3-4人赴澳大利亚学习,为热科院培养博士等高级人才。

3.6 加强实践锻炼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员有高学历,但能否成为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关键还要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引导人才到项目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在帮助农业和农村解决当前紧迫的实际问题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提高人才,促使优秀青年人才冒得出、上得来。

着眼于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素质,加强青年科技人才能力锻炼的力度,热科院结合实际,每年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部挂职交流计划,探索和拓宽干部挂职交流的途径,积极推荐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博士服务团、地方科技副职、农业部机关挂职锻炼,到热带农业科技国际组织任职。2008年以来,通过博士服务团、选派科技副县市长等活动,共有科技人员11人分别到宁夏、西藏、湖北、海南、四川等地挂职;通过科技服务,选派科技人员32人在海南中西部11个市县挂任副县、副乡镇长,选派18人到农业部相关司局挂职。

4 结语

对青年科技人才而言,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人才搭建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是热科院在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一是通过建立系统配套、尊重人才、凝聚人才、政策倾斜、经费充足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筑巢引凤,使各类农业精英人才汇聚在热科院这片土地上显才华、展才干,创业绩。二是遵循农业科研的规律和青年科技人才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机制创新,尊重人才的个性,宽容人才的失误,发挥人才的资源优势,促进各类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30012014002)、中国农学会人才工作分会2013年重点研究课题。

白菊仙(1973-),女(汉族),农学学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