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付 杨爱成 马春成 李杰峰 林洁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江门 529000)

慢性肾炎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后出现蛋白尿、水肿情况,伴有镜下血尿等问题,病情进展较快,严重时会导致氮质血症,肾功能损伤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2]。慢性肾炎病情迁延不愈,进展缓慢但预后不佳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不当引发尿毒症,目前临床治疗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为主,配合抗感染处理,且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尿蛋白情况,但效果欠佳,考虑多合并高血脂症、高血压,目前临床重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用探究,还重视调脂药物使用,旨在有效控制病情,但目前药物选择尚未确定,值得探究[3]。本文以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对肾功能和血压水平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划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13±2.99)岁;病程 1~8年,平均病程(4.11±2.69)年。试验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72±2.79)岁;病程 1~7年,平均病程(3.92±2.11)年。两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②尿蛋白水平在1.0~3.5 g/24 h范围内;③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水肿;④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4-5]。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②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雷米普利过敏;③近4周内服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④肾功能严重损伤(血肌酐水平>442 μmol/L)[6-7]。

1.2 治疗方法: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利尿等措施,同时控制食盐和蛋白质摄入量,食盐摄入量低于5 g/d,蛋白质摄入量在0.8 g/kg·d-1,叮嘱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激动或生气。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联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1)治疗,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可睡前服用;缬沙坦口服,160 mg/d,2次/d。试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雷米普利(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25)治疗,缬沙坦同对照组,雷米普利口服,10 mg/次,1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0周,预期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

1.3 观察指标:①肾功能指标比较,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于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2周进行比较,动态监测,取平均值比较;②血压水平比较,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动态监测取平均值比较,比较时间段同肾功能指标;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比较,统计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试验组更低,P<0.05,但血尿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n=30)

表1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n=30)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24 h尿蛋白定量(g) 血肌酐(μmol/L) 血尿素氮(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tP 2.21±0.15 2.19±0.24 0.376 0.567 0.82±0.12*1.47±0.25*10.325 0.000 201.11±9.54 201.29±9.47 0.074 0.876 169.01±9.55*183.29±9.48*6.043 0.000 9.13±0.57 9.28±0.76 0.784 0.309 8.22±0.41*8.27±0.86*0.442 0.763

2.2 血压水平: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s,n=30)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s,n=30)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tP 102.11±3.54 102.29±3.47 0.241 0.807 87.01±3.55#94.29±3.48#9.021 0.000 102.11±3.54 102.29±3.47 0.241 0.843 87.01±3.55#94.29±3.48#8.721 0.000

2.3 并发症率: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2例转氨酶升高,临床表现以食欲较差为主,经保肝治疗缓解;试验组出现3例咳嗽,程度较轻,停药后自行恢复。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3,P=0.712。

3 讨论

慢性肾炎临床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缓慢但呈持续恶化趋势,预后不佳,若控制不当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应注重延缓肾功能减退。研究[8-9]证实肾功能损伤受肾性高血压、尿蛋白影响较大,尿蛋白为肾脏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水平每升高1 g/24 h,肾功能进展风险增加超30%,在治疗时控制尿蛋白水平意义重大。目前针对慢性肾炎尚无高效治愈方式,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但药物选择尚未完全确定,以降压药物、调脂药物联合应用较为常见,具体药物选择尚需探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舒张压、收缩压、血肌酐均低于对照组,但血尿素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缬沙坦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应用广泛,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同血管紧张素Ⅰ受体亲和性较强,预期选择性结合,进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生物活性,而后者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主要活性肽,上述作用可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减轻尿潴留,进而改善尿蛋白,防止肾小球硬化,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肾脏保护作用呈现非依赖性降血脂特点,对细胞内信号通路进行抑制,进而阻断炎症细胞浸润,促使尿蛋白减少,改善血肌酐等指标,缓解肾功能损伤,二者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强化治疗效果,但对肾功能和血压的影响不及缬沙坦联合雷米普利,雷米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促使动脉血压降低,进而减少尿蛋白,缓解对肾脏的损伤,其应用优势在于不但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途径,对于非此类途径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尿蛋白控制和肾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在慢性肾炎治疗中,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更利于保护肾功能,降压效果强,并可有效减少尿蛋白,较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