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丽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测,到2025年,中国10大重点制造领域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对技术人才的拓展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在迎来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教育教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脚步,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不匹配,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毕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倡导、研究、试验和推广,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为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时期,深入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全面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才观,传承和创新运用其职业人才培养理念,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水平,培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应用人才,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适应社会,服务民生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生活和经济结构匹配,才能兴旺发达”,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胜任社会职业岗位为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所需职业设置专业,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开设课程,培养实用技术技能人才[1]。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和劳动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经济建设所需培养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支撑在产业,基于产业链谋划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适时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紧缺专业,退出需求不旺、水平较低的专业,着力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度;根据地方区域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紧紧围绕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打造建设服务地方的品牌特色专业群,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把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有效地转化为学校育人标准和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区域化、区域职教产业化、产业职教集群化,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2]。

“职业指导乃长时期继续进行之事业”,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职业技能,才能跟上社会发展前行的步伐。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类型教育的作用,瞄准更加广阔的受众,开放办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的、全方位的、对整个社会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教育。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目标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他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出职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职业道德的培养等“三才并生,缺一不可”,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谋个性之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才性相近,才能获得职业之乐趣”。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人和发展人,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需求。职业教育要放眼全局,改变闭门办学的思想,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类型壁垒,将职业陶冶和职业指导的有关内容渗透到普通中小学教育,通过中小学劳动实践课程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职业教育体验活动,进行职业陶冶熏陶,根据兴趣爱好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因职业的各各不同,与人的天性、天才、兴趣、环境的各各不同,替他分别种类,谁则宜某种,谁则不宜某种。”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转变教师角色,从“传道者”转变为“引道人”,充分认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取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培养学生学科基础、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开展跨专业选修课程、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灵活多样的模式可供学生自由选择,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开展“积极获得感”体验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制定职业规划,能够根据自身的品性特征和能力选择喜爱的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做到“爱一行、干一行”,满足学生个体融入社会关系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全方位自由发展。

聚焦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高本贯通等方式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升学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满足学生知识、技能更新的后续发展需求,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发展通道。将教育对象扩展到社会全体成员,并贯穿于人的一生,建立连贯系统的“小学职业陶冶—中学职业指导—职校职业训练—岗位职业培训”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为各类人员提供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专业化技能指导,不断提升职业从业能力和业务素养,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与时俱进,科技兴教

“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以黄炎培职业教育科学化办学思想为指导,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的人才需求预测,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三教”改革。融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时代元素,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发精品开放课程和在线课程,采用“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革命,运用共建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线精品课程等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融合发展的学习平台,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学习的优质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以职业能力和学业水平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教学标准,将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标准,确保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3];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建立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师资素质提升培训活动,汲取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运用新方法、新技能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学校可以选择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能手与专业教师互派挂职制度,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真实的案例和项目开发,提高操作技能,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并将业界前沿技术与案例融入教案,企业员工走进课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企业运行情景和实施项目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及时传递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及对岗位人才的能力需求信息,为学生就业、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德技并举,学以致用

“手脑并用、学做合一”要求在教授学生从事职业有关的综合知识时,注重对于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新时期践行就业教育理念,学以致用,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需求的“路线图”,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遵循“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的逻辑体系,将人才素养、专业技能、岗位实践进行贯通设计,健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标准体系,确保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打通“专业”与“职业”的鸿沟,实现了理论教学、技能培训与岗位融入的无缝衔接。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作用,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编写专业教材,通过课堂认知实习、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充分运用企业生产基地、先进设备机器、专业技术人才与丰富操作经验等作用优势,递进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4]。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把行业技能标准、文化、职业素养等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夯实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推动职教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要重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引导,也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爱国爱民”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敬业乐群”为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5]。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品质养成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摒弃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旧思想,以“职业认同”为出发点,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宣传学习高凤林、周皓等“大国工匠”的典型案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邀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学校优秀毕业生举办座谈会、讲座等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学生进行刻苦钻研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信念和敬业精神;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新时代对职业人才的道德品质要求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中,增强学生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意识;将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融于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中,塑造学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职业品质,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通过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科普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等提升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自我发展和精神满足的内在需求,做到知能与德行的统一。

结语

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传承黄炎培职教人才培养理念,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高职院校应把握时代脉搏,着眼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不断完善以人为本、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